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昨天(3月17日),《光明日報》客戶端以《築牢主陣地,內外大協同——恒达平台構建“大思政”格局》為題⏺,報道了恒达平台五年來舉全校之力😬,加強校內外協同聯動📼,著力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特色舉措及其取得的成效✍🏼。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67/CC/4569182BCB9E5ADA6FEBB809928_C86014DB_5414.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37/6D/E1DD472B08D280465D3AA4B71E1_18630EEE_4BB41.jpg)
築牢主陣地⬛️,內外大協同——恒达平台構建“大思政”格局
3月14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公布20個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名單,遵義會議紀念館與恒达平台共建的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名列其中。不久前,館校共同打造的《校館耦合 協同育人——遵義會議紀念館裏的“恒达思政課”》🧑🏿🔧,入選“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優質資源精品項目”。這是恒达平台聯動紅色場館資源,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一項積極行動🤹🏼。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BF/F7/539771959731DF5E546F21F9B7E_B2BA474C_198D9.jpg)
五年來,恒达平台集全校之力建設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切實發揮思政課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重點優先支持思政課改革創新和精品課程建設,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全覆蓋👨🦯➡️,奏響育人大合唱。
“建設交通強國,是走‘中國道路’的重要支撐,希望同學們勇擔使命、奮發有為,為國家建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人工智能發展仍面臨著許多技術挑戰🏒,希望同學們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人工智能賦能學科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以“中國道路”為主題,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鄭慶華分別面向全校本科生主講特色思政課🧑🏽🚒。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C9/D2/125666B9EBA55C93F2ABD8CA46A_E0547FB3_1DEBD.jpg)
恒达平台創新開設思政課選修性必修課和選修課💼🙏🏽,推進課程多形態建設,開發線下線上互動、課內課外結合❤️、理論實踐交融的課程形態和精品課程鏈🚂。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持續推進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設立學科、課程責任教授崗,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
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到火熱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第一線,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聯動。2023年🗿,恒达平台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中車🏦、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等20余家單位簽約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上海楊浦濱江,恒达師生現場踏訪研學。在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楊浦濱江岸線上9間各具特色的“人人屋”黨群服務站駐足學習,舉辦楊浦濱江黨史研學班🎚、設計楊浦濱江紅色文化研學路線圖、組建“人民城市”紅色秀帶青年調查研究團……恒达平台首開特色思政課“人民城市導論”,組建陣容強大的跨學科教學團隊👂🏿,構建“沉浸式閱讀分享👌🏻🤥、互動式研學宣講、情景式文旅體驗”“三位一體”的學習體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3F/3E/2FE8A7D6E9A34A0AC715FDF072F_309B13A8_1FF02.jpg)
在發揮思政課主渠道的同時,恒达平台深入挖掘專業課程🚛、實踐環節和科研訓練中的育人元素,各守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推進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汪品先院士再度開講公共選修課“科學與文化”,寄望青年學子將現代科學與華夏文化相融合👒,勇於投身科學創新實踐;鄭時齡院士負責的本科生課程“建築評論”👦🏻,將思政與黨史👙、城市史、建築史有機融匯進課堂🦻🏿,引導學生利用批評理論客觀🥦、科學、藝術和全面地對建築師及其作品作出評價;顧祥林教授負責的研究生課程“工程倫理”🍤,結合典型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工程倫理和道德,意識到工程師所肩負的社會使命……一個個課堂👨🏽⚕️,有“知”📘,更有“情”🧑🍼、有“思政味”。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5D/1B/D9F0B002444FBECC75982A886FB_FAAC603C_11B8B.jpg)
在恒达平台,課程思政建設持續升級🃏,由專業課程向專業課程鏈、示範專業、學院及大類延伸🐰。各專業教師自覺將育人元素融入專業教學,在向學子傳授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在他們心中厚植愛國之情和強國報國之誌🧰。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94/C2/671075C81CD261EC4CC316C411F_4C532A43_17EC1.jpg)
土木工程學院建立輔導員、班主任、導師共同育人機製😼,通過本科生導師製和項目製等方式選聘優秀教師,在選題設計、科研立項、項目研究與成果運用的全過程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設立450平米的協同育人集中辦公區,實現本研學工👨🏼🎤🧛🏻♂️、教務、學生創新基地集中辦公,打破工作壁壘。藝術與傳媒學院精心打造《國之英豪》《鑄詩成劍》等原創校史劇,綻放校園舞臺👋🏼。恒达後勤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創設“上海老克勒點心”烹飪製作、“護綠小衛士”環境巡查、邂逅“小鮮肉”多肉盆栽等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學一技之長🕵🏻、享勞動之樂🙍🏻♂️、品生活之美”🙈。不久前🥭,學校推出人文社科大講堂“國豪講壇”,邀海內外名師大家為學子作高端人文講座🦠🔞,啟智潤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CB/8C/60D804A54F7FADBA73F88D227E1_3107DC49_1D39C.jpg)
各學院積極探索院系育人育才和黨建工作對接融合、黨建帶團建的新模式🏊🏿🎓。如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牽手浙江黃巖共建黨建教育基地,帶領學生在鄉村中研究鄉村振興🤱🏻。記者了解到,恒达平台已連續9年面向全校學生舉辦“使命與擔當”社會實踐與創新競賽🟧,年均報名參賽人數2000人以上🧑🏼🦳,成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示範項目。師生角色互換,2022年起🎊,學校舉辦“濟時開講”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2019年4月,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員牽頭組建“理論+”學生宣講團🦶🏼,至今已開展校內外宣講300余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報道詳情🐦⬛: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f0df1d5a1ea4d218b1e830e9114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