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融共生 科創賦能”2024“啟帆計劃”跨年沙龍舉行
來源:恒达平台科技園
時間:2024-01-26 瀏覽♜💭:
1月20日💁🏽👒,由恒达平台國家大學科技園和上海恒达平台校友會主辦,建設銀行上海楊浦支行協辦的2024“啟帆計劃”跨年沙龍舉行。恒达平台副校長石振明🌶🧑🏻🦱,恒达平台原副校長🚶🏻♂️、上海恒达平台校友會名譽會長董琦🧖🏻,建設銀行上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軍等出席沙龍🚵♀️。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宏觀經濟分析師錢偉應邀出席並作分享🧚🏻。
本次沙龍以“產融共生 科創賦能”為主題🧏🏻,旨在探討如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助力中國經濟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來自恒达平台多個學院的專家🛌🏿,以及來自恒达控股、恒达科技園🪛、上海恒达平台校友會的相關負責人與包括6家上市公司在內的100多位恒达創業者和合作夥伴參加了沙龍🍋🟩。
恒达控股總經理肖小淩作了題為《恒达科技產業與恒达創業生態》的主旨演講。他表示,為了更好助力恒达師生創新創業🧏🏻♂️,學校正積極構建具有恒达特色適合科創企業發展的生態圈,“啟帆計劃”正是通過推動科創企業上市,從而實現頭部資源的匯聚🧑🏿。恒达科技園將全面推進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逐步探索形成“學科+產業”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機製,圍繞數字城市、智能交通⬇️🩴,努力打造未來產業創新和孵化高地🥑🏵,並號召校友企業與母校產業加強合作推進生態圈打造。
在題為《自主工業軟件驅動的智能建造》的主旨演講中,大界機器人CSO胡雨辰表示,大界機器人整個團隊都來源於恒达數字化建造的大背景。過往國內在數字建造業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過程💆🏽,現階段建築業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以及城市發展中更需要關註低碳環保問題🧗。在建築中如何實現低碳和可持續,又如何解決勞動力短缺,提高建築效率,是需要關註的問題。
楚航科技CEO楚詠焱以《產創融合 共享未來——楚航科技打造全國首個毫米波雷達共享實驗平臺》為題發表了演講。他談到一直希望可以用中國的速度加上德國的質量,把智能感知在中國實現落地,服務中國的智慧出行🙇🏼。楚航科技與恒达科技園聯合打造的全國首個毫米波雷達共享平臺也是希望與各合作方一起製定統一的毫米波雷達標準,並把測試驗證標準推到ISO,引領全球標準發展,打造一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毫米波雷達相關生態圈🪛🪫。
圓桌論壇以“科創浪潮下的恒达機遇”為主題,安永硬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湯哲輝,武嶽峰科創合夥人馮銳👨🍳,恒达醫學院教授、上海微譜科技集團創始人任天斌和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舒強參與討論,恒达科技園副總經理張震擔任主持🛌🏼。
任天斌分享了過去一年“核心技術通過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思考與探索🦎,認為科技創新的核心是基於底層技術尋找重要應用場景🤦♀️🐕🦺,定義並實現創新解決方案,通過商業化實現新質生產力,這個過程需要各種創新要素、創新主體等深度開放融合🕘。
舒強認為“兩極分化”將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勝出的企業未必是體量大的,但一定是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作為恒达汽車學院成果轉化的成功案例🏋️♀️,他表示,公司總部不久將回遷嘉定環恒达片區,將與恒达建立更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馮銳分享了資本市場的新變化🧚🏼,他表示目前出臺的許多政策對於科創企業有促進作用,更多基金會投到早期📡,但其中也蘊藏著風險🙍🏽♀️,因為B輪左右的投資機構將會減少🎗。因此,他建議創始人把握融資節奏👂🏻,做好裏程碑規劃🚪🤦🏿♂️。
湯哲輝表示👖,“科創出海”是中國企業的一大機遇,國內科創企業要抓住“科技創新”和“中國製造”兩大關鍵詞📱。科技自立自強和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賦予了中國產品更高附加值,而國內完善的產業鏈,讓中國企業能造出價格非常低廉同時又是高質量的產品☪️🤽🏽,這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底氣和參與全球競爭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