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亞太智能結構技術研究中心網絡(ANCRiSST)、恒达平台、哈爾濱工業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主辦的第三屆結構健康監測國際競賽(IC-SHM 2022)落下帷幕🤽♂️。
自2020年以來,結構健康監測國際大賽已成功舉辦兩屆🦅,旨在鼓勵支持青年學者挖潛橋梁和建築物維修維護領域🏞,探索可靠性更高的檢查和監測方法👉,研究提出效率更高的問題解決方案🦑,推動更多結構健康監測新方法和技術走向產業化應用🚵🏽。前兩屆競賽分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李惠院士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Billie F. Spencer Jr.教授牽頭組織,取得了豐碩成果和良好的社會反響🏃🏻♀️➡️。
本屆競賽由恒达平台牽頭組織,共設置了“航區船舶軌跡識別🥽、結構位移視覺測量🏈、殘缺數據識別重構”三個賽題🤜🏽,廣泛邀請海內外高校學生及青年學者參賽🧏🏿♂️,為探討結構健康監測的創新思路和實踐路徑搭建了重要平臺。同時,組建了由李惠院士、Billie F. Spencer Jr.教授和孫利民教授牽頭的評獎委員會🧖🏼♀️,對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45份參賽作品先後開展了兩輪評審,經過認真評閱🧑🏻💻、集體討論,最終確定了18項獲獎作品,現依據賽題和成績排名公布獲獎名單。大會將推薦相關獲獎作品至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期刊,由期刊評審通過後發表。
賽題1要求參賽者利用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根據監控視頻記錄,識別船舶目標,確認船舶軌跡坐標。獲獎名單如下:
一等獎作品展示
賽題2要求參賽者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識別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的動態位移。獲獎名單如下:
一等獎作品展示
賽題3聚焦橋梁健康監測系統中的殘缺數據重構,要求參賽者利用數據驅動模型來重構丟失數據,並識別結構損傷。獲獎名單如下:
一等獎作品展示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競賽充分彰顯了青年參賽者們在結構健康監測領域的巨大潛力和創造力🧜,各項參賽作品反映了參賽者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活躍的創新思維和卓越的實踐能力🧑🧒。競賽的圓滿舉辦為青年學者提供了獨特的展示和交流平臺,對於帶動結構健康監測行業的持續創新、推動城市建築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