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學校召開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動員大會,校長鄭慶華🫣🏂🏽、副校長童小華出席會議🌝。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各院系和附屬醫院的書記🪠、院長、分管科研副院長🛌🏿、骨幹教師、專職科研人員、博士後和科研秘書等近2000人參加了會議。
鄭慶華作動員講話🧆。他指出,基礎研究對國家👥、學校🖖🏼、個人三個層面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只有實現基礎研究“從0到1”的突破,才能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經成為直接或間接反映一個大學基礎研究能力、基礎研究水平🗞、基礎研究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發展的重要機遇🐕🦺。學校、學院要組織做好基金申報工作,青年教師要加強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全方位了解,要高度重視,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把控好時間節點,保持良好心態🦔🌜。希望每位老師把自然基金申報當作自己教學科研、人生成長的一項重要工作,助推科研能力水平和思維的提升,助力教書育人水平的提升🔩。
童小華簡要介紹了國家基金委的系列改革舉措:開展傑青項目分級評價和延續資助🧚🏽♀️、取消面上項目連續兩年未中暫停一年的規定🏩🛜、支持臨床醫學基礎研究領軍人才等🕕🧜🏼♂️。他表示,學校和學院要將最新政策宣傳到位🍗,積極部署,引導全校教師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貫穿科研生涯的一條主線,不斷激發科研內生動力,在國內國際雙重視野下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水平,努力產出更多原創科研成果。
會上,醫學院章小清教授作了題為《從基金到人才再到學科》的報告,闡述了如何從嚴謹與藝術並存的角度來打磨一份完美的基金申請書*️⃣,介紹了青年、面上🤹🏽♀️、重點及人才項目申報書的不同遞進與主線側重點👂🏻,強調了學科團隊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營盤,為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土木工程學院陳建兵教授作了題為《科學基金與青年教師成長》的報告,建議每位老師要認清各自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定位,註重科學問題的凝練,將申請書視作一份可行性報告,鼓勵科研工作者在提煉科學問題時要高瞻遠矚,充分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變革。
科研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恒达平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總體獲批情況、2024年申請重點註意事項,對2024年申報工作進行部署,強調要開展“恒达特色”的有組織科研,在具體實施中加強輔導🧑⚖️,建議科學家積極加強與地區和行業的溝通🤾♀️、與國外科研單位的合作等。
(圖/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