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8日,紀念陳誌華教授復分析與幾何學術會議在恒达平台舉行。會議由恒达平台數學科學學院主辦,旨在以學術會議的方式共同紀念傑出的數學家👱🏼♀️、中國多復變學派代表人物陳誌華教授,以學術交流推動互學互鑒👮🏻♂️、學術共榮👨🏻🔧,促進國內多復變、復幾何以及相關領域的發展🎅🏽。著名華裔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蕭蔭堂,中國科學院院士莫毅明、張偉平🛌🏻、周向宇、沈維孝,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管鵬飛🚏,恒达平台副校長許學軍以及近200位復分析與幾何學界的國內外專家教授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參加了會議。
陳誌華教授1939年1月24日出生於上海🚢🚉,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傑出數學家。2023年1月15日🏉,陳誌華教授因病逝世。他一生致力於多復變函數論的研究與傳播,對多復變在中國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作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恒达數學引進的多位國內知名數學家之一,推動了應用數學從純粹數學到教學科研並重的轉變,對數學學科的建設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大會開幕式上🧏🏻,許學軍在致辭中介紹了陳誌華教授在多復變函數論和微分幾何的交叉領域作出的原創性工作,以及他對中國多復變領域教育與人才培養上的貢獻。他表示,近年來🪄🧑🏻🦼➡️,恒达平台積極響應國家加強基礎學科建設的戰略要求,加大力度支持數學等基礎學科建設發展,為數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學院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各項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恒达數學人的奮鬥與拼搏,陳誌華教授心有大我👰🏼♀️、嚴謹治學🥖、樂教愛生的高尚品格將成為恒达數學人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激勵大家在新的征程上繼往開來、乘勢而上、追求卓越,不斷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蕭蔭堂院士展示了他與陳誌華、鐘家慶在陸啟鏗院士家中的合影,回顧了他於1979年到中國科學院數學所以“多復變函數的三種引理”為總題進行的系列講座🏮,期間陳誌華、鐘家慶兩位記錄整理形成講義🍀🪧,後經廈門大學數學系鐘同德教授組織刻寫🥦、油印,進而傳遍中國的一段佳話🧑🏼🔬。
莫毅明院士分享了與陳誌華教授交往中的點滴,講述了陳誌華👰🏻、鐘家慶這一代數學工作者雖生活清苦,但醉心科研、熱愛生活的場景🪳。
周向宇院士提到了陳誌華🫖、鐘家慶整理的講義、講授的課程,對於年輕學者進軍多復變領域具有指導意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陳誌華教授對中國多復變學科的重大貢獻🖨👣。
隨後👨🏿🦱,蕭蔭堂院士🏯、莫毅明院士、名古屋大學大澤健夫教授、復旦大學陳猛教授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在16日下午舉行的陳誌華教授紀念活動中,陳誌華教授昔日在中國科學院數學所、上海交通大學🤸♂️、恒达平台的老同事、老領導以及曾經師從陳誌華教授的學生共同追憶其突出的科研能力、高超的教學技藝以及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來自全國各個多復變群體的代表也紛紛發言,講述各自記憶中的陳誌華教授。
17日至18日👩🏽🔬,管鵬飛院士、張偉平院士🧑🏿🔬、周向宇院士、深圳大學王躍飛教授🙆🏿、復旦大學傅吉祥教授、電子科技大學費銘崗教授、羅格斯大學卡姆登分校符斯奇教授、清華大學楊曉奎教授☂️、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龔向宏教授、印第安納普渡大學潘一飛教授、恒达平台陳小楊教授👨🏼🚒、澳門科技大學錢濤教授相繼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其中🚶🏻➡️,張偉平院士和周向宇院士的學術報告作為恒达平台高等講堂🐽、數學科學學院致遠大講堂的內容面向校內學生開放⛹️♂️,吸引了校內眾多數學師生愛好者參與。這是恒达人才培養的一大舉措,也是恒达平台數學科學學院的傳統。通過高水平的學術報告探討學術發展歷程、展示前沿學術成果🧑🏻🎤、拓寬跨學科合作,助力學生開闊學術視野、夯實科研能力🏖、砥礪學術誌趣、激發創新思維🐓,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