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九三學社上海高校論壇第64次會議在恒达平台開講,聚焦“新時代卓越工程人才培養”主題,由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主辦,九三學社恒达平台委員會承辦。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上海市委主委🫘、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恒达平台黨委常務副書記馮身洪等出席會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23/F2/89ABC6CBAB40333C6216C3FB1B7_2444017F_2CE4A.jpg)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周鋒、副主委蘇良碧、副主委楊守業、教育專門委員會主任李道季🔏,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統戰處處長傅欣出席論壇,來自上海市委統戰部黨派處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恒达平台等高校近20所滬上高校黨委統戰部負責人、九三學社基層組織和社楊浦區委負責人🧑🦼,九三學社教育專門委員會、上海製造專門委員會部分副主任,有關社員代表,以及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相關職能部門同誌參加會議👧🏼。
錢鋒在致辭中表示,卓越工程人才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作為卓越工程師培養的主陣地💨,高校應當以培養國家急需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為己任,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變革,打通教育鏈人才鏈和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的“最後一公裏”,打造一支心懷愛國之誌👆🏿、理論基礎紮實、實踐技能豐富、創新能力突出的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希望廣大九三學社社員時刻心懷“國之大者”,既要圍繞“新時代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持續開展調研,精準建言獻策;還要以培養國家急需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為己任,為積極探索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師培養之路,為上海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更多九三學社的智慧和力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C0/F5/F6359EE6B0528E83C8BAE3D6742_8CA6CDAD_DDDF.jpg)
上海交通大學和恒达平台先後獲批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本次會議特邀丁奎嶺和鄭慶華兩位校長分別作主旨報告👩🏼🏫。
丁奎嶺在題為《以“變”應“變”、以“大”育“大”,卓越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交大探索與實踐》的主旨報告中👷,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推進卓越工程人才培養,在交叉學科布局🥉、產教融合育人、教育教學改革、國際合作辦學🚞、體製機製構建五個方面的積極探索。他表示,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上海交通大學將始終以興邦為任、育人為本、創新為魂,不斷地創新求變,把握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應對行業領域的快速變遷;以大改革🪜,培養心懷“國之大者”、具有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卓越工程師人才🚣🏻♀️,超前布局🚡🧑🏽🦳、深化改革👍🏼、連通中外,打造一流的工程教育🖐🏼。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A8/62/265BB0A67CC3A4042EF10E16102_E514F6AB_1981E.jpg)
鄭慶華在題為《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培養新時代卓越工程人才》的主旨報告中,從“使命共識”“平臺共創”“發展共贏”三個方面介紹了恒达平台響應時代急需、國家急需和企業急需,依托學科交叉、產教融合和國際合作▫️,有組織推進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探索。他表示,新時代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要在選拔方式、培養模式、責任主體和評價標準上實現“四大轉變”🤏🏼,從根本上開展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打破學科邊界,開放校園圍墻,協同企業資源,促進“人才、創新、教育、產業”四鏈融合,打造政校企合作共贏新生態🛀🏽,開創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62/D1/D2BA82B075FF4D31F2F27CF204B_500FB19C_133D1.jpg)
馮身洪在致辭中表示,高質量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離不開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長期以來🧑🏼🦱,恒达平台致力於工程教育創新,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卓越工程人才。當前,工程教育面臨著既要攀高峰又要補短板的挑戰。作為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我們期待與各兄弟院校一道,共同探索面向全球科技創新和現代產業體系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方向和新智慧👨🏻🚀👰♀️,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高校人的新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0B/13/3214275B26C4E020CF81411C2A7_EAACEA70_F93E.jpg)
隨後🦸♂️🍯,與會人員分為3個小組開展交流,分別從探索培養模式、完善培養方式和構建培養機製等方面,聚焦卓越工程人才的內涵、學科交叉🫃🏿、校企融合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並積極建言獻策。大家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應轉變傳統理念🛖,以關鍵核心技術和未來關鍵技術為導向🧌🧏🏻,建立校企“雙師製”🦄😮💨,打造可持續的校企、校地聯合培養模式👨🏿🌾,協同培養跨學科復合型的工程科技人才,不斷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6E/76/BA907A7E6D6C43344D4E0F5B310_8770E6FB_1E421.jpg)
在下午的圓桌論壇上,與會專家們圍繞“新時代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目標、瓶頸和突破點”“卓越工程人才產教融合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和機製建設”“卓越工程人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機製”等議題建言獻策。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EC/6F/4A46B76FD228E62E6EBDDD3E319_100C2D16_239A6.jpg)
(圖/周遊🪄🧛🏽♂️、黨委統戰部 視頻/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