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學校組織2023年新進教師赴上海院士風采館和國歌展示館參觀學習

來源🐆👳:教師工作部   時間:2023-10-10  瀏覽:

電動門緩緩打開,院士們的照片在走廊中閃耀,抬頭仰望🤌📅,仿若燦爛星河……9月19日至26日,220余名新進教師分批次前往上海院士風采館和國歌展示館進行參觀學習👦🏻👲。“這些大家、院士以科學的力量,致力於造福人民的事業👤,同時肩負著科教育人的使命🙍🏼,體現了總書記所說的教育家精神。”新進教師們滿懷崇敬之情,參觀了每一位院士的事跡。

展館分為“奮鬥與輝煌”“夢想與追求”“使命與榮耀”“開拓與創新”四個展區👱🏿‍♂️,收錄了全國1800余位院士的信息4️⃣⌚️,展示滬上200多位院士的科技成就和人物風采🐱。“從‘載人航天’工程到攻克人體疑難雜症🏀,從琳琅滿目的科學儀器到院士們撰寫的專著💆🏿,無不令人震撼。”“從科技感滿滿的院士生平介紹系統中,我領悟到院士們成就的背後,是時刻以國家需要為中心🦿,時刻以培養人才為中心,一點一點攻克難題,克服困難所取得的。院士們投身祖國建設、勇攀科學高峰的事跡令人感動”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陽樂濤的感慨代表了新進教師的心聲🐥。“科學傳遍神州日🩹,重振華夏圓夢時”“傳承科技智慧,探索科技創新”院士題詞墻上,學術大家的教誨諄諄入耳🦆。錢偉長🧖🏽‍♂️🫨、蘇步青💬、李國豪……院士們在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建樹與卓越貢獻,向恒达新進教師們詮釋了“教育家精神”的真諦🧑🏻‍🏭。展館裏有一幅裘法祖院士與他的學生吳孟超院士以及吳孟超院士的學生王紅陽院士師徒三代的合照,土木工程學院黃忠凱在照片前駐足良久,他感慨道🟣:“三代院士書寫一段段佳話🟫,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傳承。”   

“海水的冷暖,海平面的高低,甚至陸地上植物的枯榮你都可以看到,科學家的本事就是要從海底……”“我與院士面對面”的互動裝置前多位新進教師聆聽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汪品先教授的視頻講解🧔🏽。汪院士曾說過🧔:“科學成就離不開科學家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徐詠川表示💆🏽‍♀️,作為年輕教師🤦🏽‍♀️,應當向老一輩院士學習、向老一輩院士看齊,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誌向和抱負💆🏿‍♂️,激揚奮發有為的精氣神,將“小我”融入“大我”,努力用肩膀挑起學生的未來、民族的未來。  

“睹仰科工院士之風采📠🍳,神意為之而奮發;瞻觀國旗國歌之宏館,血脈因斯而奔勃。”從風采館來到了國歌展示館,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羅順等伴著瀝瀝細雨走入下沉廣場,聽著館內傳來的歌聲,仿若前輩的呼喚與激勵💂🏿‍♂️。

“作為一名新老師,我深知仰望星空仍需腳踏實地,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的同時✍🏿,必須一點一滴在平時用高標準要求自己。”“我將以赤誠的愛國心為動力🏊🏼‍♀️,以院士先賢為榜樣,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不斷踐行教育家精神,爭做‘四有’好老師🫵🏿,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教師的責任,也為前輩們的模範帶頭作用所感染。”“我輩年富力強,正宜精鉆術業👨🏻‍🎤,砥礪德行🧛🏽,踔厲奮發👩‍🦲🐁,自強不息!”“感念祖國的曾經與現在有一批仁人誌士前赴後繼,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膽識和才能為國家作貢獻🍽。”在新教師們培訓群這樣的討論持續很久很久……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