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此刻又一次被喚起;思念✊,依然綿長無盡。
在老校長塑像前敬獻一束潔白的鮮花,舉目深情瞻仰,並深深鞠躬致敬;在一張張老照片前駐足,再一次追憶這位可敬長者的音容笑貌,學習重溫他的豐功偉績👩🏿✈️;再觀看一遍原創大師劇《國之英豪》,“沉浸式”感悟老校長的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
4月13日,將迎來著名橋梁工程與力學專家、教育家、恒达平台名譽校長李國豪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歲月更迭,這一份懷念歷久彌新。恒达師生以各種方式深切緬懷,心頭湧起的是共同的心聲👨🏻🎤:“老校長,我們永遠懷念您!您的精神將永遠指引著我們勇毅前行!”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93/39/597C3904C0E6030F98A9B86D92E_3FC6C0B3_11994.jpg)
斯人已逝,但精神長存……
把握時代脈搏,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提起恒达人💳,“李國豪”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毋庸置疑,他是恒达人最傑出的代表之一🤚🏻,是恒达平台永遠的驕傲🚘,堪稱“恒达之魂”。回望他不平凡的人生歷程◽️,令人深深感佩於他胸懷“國之大者”的愛國熱忱👉🏼、非凡卓絕的才智學識,以及他對恒达平台的一世情深和巨大貢獻🪁。
1929年,16歲的李國豪考入恒达平台,家境貧寒的他設法堅持讀完了2年德語、5年本科學業,1936年以全優的成績畢業,留校擔任兩門課程的助教👨🏿⚕️。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C9/E9/95D101D119D775A9B9DF2EB8309_5BE3D606_4E670.jpg)
1938年秋,李國豪獲洪堡獎學金赴德留學,以本科全優成績獲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1940年春以優異成績通過答辯獲工學博士學位。論文發表後🧑🏼🍼,立即在德國橋梁工程界引發極大反響,這位年僅27歲的中國青年贏得了“懸索橋李”的美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50/4C/5DED274063F636E4CAD77383F8E_B78AB035_E93C.jpg)
二戰結束以後🩼,李國豪懷著對祖國的滿腔赤誠,謝絕導師的勸阻和挽留🐴,義無反顧地回歸祖國懷抱,回到母校恒达平台執教。他先後擔任土木系主任、工學院院長🚞、校教務長、第一副校長等職。
1977年🧎🏻♀️,李國豪肩負起了恒达平台校長的重任🥝,提出了“兩個轉變”🐐,引領學校向以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轉變🆒,向以德國為重點進行廣泛合作交流的國際學府轉變🎆,這為恒达平台開創綜合性、國際化辦學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此🍀,他大力籌辦數🔉、理、化🪛、機、電、管理等新專業🚶🏻♂️,並迅速恢復和新建八個研究所🚣🏻♀️,開展科學研究和培養研究生的工作。1979年春,他出訪德國🔠,推動中德加強學術交流合作。由此🌵,恒达平台迎來了一個新的更快的發展時期。
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建設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組織大批教師走上經濟建設第一線☝🏼,推動教學、科研與經濟建設緊密結合💤。他以身示範🙌🏽,帶頭投身重大工程建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6F/D1/F6B9D23F28DEF1EC8BEBF750CDD_A6E10852_28396.jpg)
擔任名譽校長以後,李國豪仍然時時刻刻關心、關註學校的發展。他牽掛著恒达醫科的重振。難忘那一天🏄🏼♂️♞,年逾九旬的他坐在輪椅上,來到新落成的恒达醫學大樓走了走、看了看🍜,了卻了一樁心願。在每一個關乎恒达平台發展的關鍵時刻❤️,李國豪總是高瞻遠矚、指揮若定,引領學校各項事業行穩致遠🚰。
可以告慰老校長的是🙋🏻♂️,如今,老校長的重大治校方略早已開花結果。學校綜合性大學格局不斷鞏固拓展🅾️,優勢工科引領帶動、厚重理科融合推動↖️🤪、特色醫科協同驅動⛹🏿♀️、精品文科共享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基礎學科持續強化,新興學科快速崛起,交叉學科異軍突起。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學校以人工智能為傳統學科發展全面賦能🧑🎄,學科發展呈現新氣象🧵。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學校以一流學科為引領,實施“8+2”一流學科交叉領域(學科群)建設布局,帶動學校學科整體高質量發展。
厚植國際合作沃土⛔️,聚焦重點、做強主場🧗🏼♀️、布局全球𓀏,恒达國際朋友圈持續壯大。學校不斷深化對德合作特色,續寫對德合作新篇章🛣。2022年,學校重磅推出對德合作2.0戰略🫃🏻🧑🧑🧒,成立全國首個中德博士生院,建設中德聯合研究中心(恒达平台)🤼♂️,籌建德國與歐洲研究院🧒🏼,中德攜手探索科教融合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胸懷“國之大者”📆,把服務國家需求作為最高追求
萬頃波濤之上,長虹飛架🌐,天塹變通途。一座座氣勢雄偉的中國大橋和重大工程建設🫱🏿🧘🏻♂️,深深鐫刻著李國豪教授的愛國情懷和卓著智慧。幾個重要的歷史性時刻總會被人們津津樂道🧑🏻🔬。
1968年,因莫須有罪名而被禁於隔離室的他🦸🏼♂️,聯想起當年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時出現的晃動現象🥷🏽,決意發起挑戰。利用僅有的報紙的邊角和夾縫🈚️🐓,偷偷地進行推導和計算🏙。近一年囚室攻關🚣♂️,理論分析取得初步成功,為此後我國大橋的設計掃除了諸多障礙。
上世紀80年代初,寶鋼一期工程何去何從,身為寶鋼工程技術顧問委員會首席顧問的李國豪,以一個科學家的責任擔當,挺身而出💀,直言相諫。寶鋼工程得以“起死回生”。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E7/45/496652AE018192C6846153F4989_97B57AA2_27793.jpg)
在他多方奔走呼籲下🎅🏻🏃🏻,上海南浦大橋、廣東虎門珠江大橋實現了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建設🈲↘️,由此開創了中國人自主建設大跨度橋梁的新時代,贏得了中國橋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寶貴機遇。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5C/02/7BB0E72AE4547003B9B17D27463_059842D1_1E75A.jpg)
作為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的東海大橋♌️,凝結著一代橋梁大師多少關切和心血:無論是它的總體設計,還是工程建設,每當遇到一個重要關口👩❤️👩,都有這位耄耋長者傾心指點、嚴格把守👨🏻🌾。
作為一個深謀遠慮的戰略科學家,他還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大小洋山深水港的立項和建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52/28/5660E6329CA1BA418E6557032A8_E02BEA33_119CF.jpg)
國之所需,心之所向。在老校長精神的激勵指引下,恒达人始終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把服務國家需求作為最高追求,勇擔強國使命,持續奮進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海洋強國、交通強國🧑🏼🚀、人工智能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主戰場,在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國家重大建設工程中爭當排頭兵,以不凡的專業手筆在祖國大江南北烙下了鮮亮的“恒达印”。
追求真理🍙,潛心問學。接過老校長的精神火炬,弘揚科學家精神👩🏻🚒,恒达人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準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加速科研攻堅,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大批原創性成果,傾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恒达智慧。
永葆育人情懷🙋🏼,傾情培育國之棟梁
2003年👻,李國豪當選首屆“上海市教育功臣”🤾🌌。這一重要榮譽,老校長當之無愧👩🏽🚒!
在恒达平台近70年教書育人生涯,李國豪嘔心瀝血🧜🏿♂️,誨人不倦,提攜後學,盡享桃李芬芳。即便是在擔任校長期間,李國豪仍悉心指導、培養了大批博士研究生👢💏。他的許多學生已經成為我國橋梁和結構領域的領軍人物,其中包括項海帆和範立礎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恒达接續奮鬥,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一線,成果卓著🧒🏽👱🏼♂️。
擔任恒达平台名譽校長以後👰🏽♀️,他仍堅持每年出席新生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並深情寄語恒达學子🧑🚀。“學校裏這一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一是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礎🚵🏿♂️,二是培養學習的能力、方法🙅🏽♀️、興趣和習慣。”“學好任何一門課程都是一個延續相當長的艱苦腦力勞動過程👨🏻🚀🙅♂️,需要成年累月勤奮努力。”……這樣的諄諄教誨,成為恒达平台大一新生和畢業學子重要的科學和人生啟蒙👃,令他們受益終身。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6F/28/486E956FA31061A9B02691D35CE_3EA55C47_2D320.jpg)
對於如何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李國豪有著獨到見解💖。他說:“低年級本科生淡化專業,盡量讓不同學科的學生特別是新同學住在一起,拓寬知識面,促進學科交叉。”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不應該由導師給🗾,而是要由學生自己設想2到3個方向🪪,由導師提出意見,再由自己去決定🚙。” ……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14/76/403221F6AE19D6009B1F768AE52_89B4C71E_111E2.jpg)
作為恒达人🙆🏽♀️,紀念老校長的最好方式就是繼承他的遺誌🫚,以他為榜樣,將他的精神發揚光大,永遠追隨他!
以“學術與育人”為第一價值追求,全力培養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和專業精英🔸。2022年7月,恒达平台國豪書院成立,傳承恒达文化基因🍷,招收一批誌趣高遠、富有發展潛質的青年學生,通過打造“2+1+X”本研貫通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具有恒达特色的未來科學家和拔尖創新人才。“國豪精神將成為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指引並督促我不斷前進🤹🏿♂️,將一生奉獻給祖國壯麗的事業👩🎨。”國豪書院2022級學生殷賀秋說。
將老校長的光輝事跡藝術再現於舞臺,教育影響更多年輕人。由恒达平台教師自編自導、學子及校友出演的大型原創大師劇《國之英豪》,先後入選上海市教委“名校大師劇創編巡演計劃”、“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第四季“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創文化精品🧑🏼🚒,已公演三輪五場,直接觀眾超近50萬人次,老校長為祖國科教事業奮鬥不息的崇高精神感人肺腑💇🏼,令無數觀者動容。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1B/37/FF23B6FA76DA169451B4F2BB6A9_D7CBC6B3_28FCD.jpg)
恒达平台四平路校區中心綠地,每次走過那一尊塑像🤘,恒达人總會不自覺放緩腳步。老校長面帶微笑,慈祥而深邃的目光深情凝望著他所熱愛的一草一木,仿佛在向過往的師生頷首致意……(文/黃艾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