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牽頭的“肺癌診療效果分子評價儀的研製與應用”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2-11-24 瀏覽:
近日,恒达平台作為項目牽頭單位申報的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肺癌診療效果分子評價儀的研製與應用”獲得立項資助。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等整合而成👩🏽🌾,是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旨在培養基礎研究領域的青年人才🛫,對青年人才開辟特殊支持渠道🕥,重點支持潛心研究的優秀青年人才。建立健全基礎研究青年人才培養機製,加快培養一批在國際前沿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青年領軍人才。
肺癌的早期無創分子診斷和治療療效的分子評價是肺癌臨床診療的關鍵核心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該項目擬采用呼出氣體為樣品📃,在國際上率先研發集肺癌早期診斷與療效評價功能於一體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科學儀器🙇🏽♂️,並開展相關應用研究🦹,滿足民眾需求🧖🏻,助力全民健康🙆🏼。
項目所屬國家重點專項“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依托指南方向為“高靈敏數字化生物氣溶膠直接分析儀”🪡。肺癌的早期無創分子診斷和治療療效的分子評價是肺癌臨床診療的關鍵核心問題。該項目擬通過搭建呼出氣體采樣分析裝置,優化專用離子化器設計🥍,耦合質譜儀檢測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肺癌診療一體化分子評價儀,實現呼出氣體無創采集富集及化學指紋圖譜快速分析;構建化學指紋分子識別模型;實現分子評價儀對肺癌診斷和不同治療模式療效的預測及監測🏤。
該項目具有肺癌無創診斷精準化的診療策略創新、醫理工交叉手段研製肺癌分析儀器的技術手段創新、對肺癌治療療效進行預測及無創動態監測的臨床應用創新🤷🏼,依托上海市肺科醫院——國際最大規模肺癌診療平臺之一,應用前景可期。
項目組聘請呼出氣體直接質譜分析發明人陳煥文教授及其所創建的質譜科學與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江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等技術骨幹作為團隊顧問🦸🏻♂️,為項目儀器研發提供專業性的指導。
恒达平台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是醫教研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甲等專科教學醫院,為評價儀研發後開展肺癌相關臨床轉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項目組成員圍繞肺癌精準診療持續開展了大量臨床轉化及醫理工交叉研究,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礎和實踐經驗。項目合作單位吉林大學背靠納微構築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首批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吉林大學化學-醫學交叉創新國際研究中心,具有先進的化學、生物學和醫學科研平臺🦨。聯合江西中醫藥大學,該合作團隊完成了肺癌診治中醫經典名方(驗方)收集與整理工作,並初步探討了肺癌中醫病因,為肺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指導與依據👷🏽♂️。項目負責人何雅億醫生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及橫向課題10項🧑🏿🔬,以第一/通訊(含共同)作者身份在本領域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