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光明日報》刊發對黨的二十大代表陳傑校長的專訪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2-10-16  瀏覽🦵:

10月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光明日報》“歡慶黨的二十大”特刊“書記校長談發展”欄目刊發了對黨的二十大代表、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傑的專訪。

發揮優勢引領產業技術突破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校長陳傑代表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我有幸成為這一過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同時也是受益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校長陳傑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基礎研究深厚🕕、學科完整🧑🏿‍🚀、融合交叉、創新人才集聚等優勢。作為一名研究型大學的教師和管理工作者,更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瞄準前沿的基礎研究,是搶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陳傑代表表示,基礎研究是原始創新的源頭👏🏼,既包括純理論的科學研究,更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解決重大工程中科學問題的應用基礎研究,其研究方式既有依據個人興趣的自由探索👩‍❤️‍👨,更有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集中攻關🌍。作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𓀏,要主動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勇於站在國際科學前沿👨‍🦲,形成若幹研究領域和方向🫷🏻,久久為功勤耕耘🧗‍♂️。

  “從我個人體會來說🕤,潛心基礎研究對於科研工作者拓展學術視野,獨立思考和審慎批判非常重要。”陳傑代表介紹🧝🏻🫣,近年來,恒达平台註重營造潛心基礎研究的科研生態🔣🐁,製定實施《基礎研究能力提升計劃》,設立“自主原創基礎研究項目”,鼓勵教師開展科學前沿和“從0到1”的原創性研究✈️,鼓勵教師真“做問題”,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取得了一批原創性基礎研究成果,如建立了多智能體協同控製理論與方法、南海深海過程演變理論、工程隨機系統概率密度演化理論(“Li-Chen”方程)等,受到廣泛關註。

  在陳傑代表看來,註重交叉的基地平臺🤌🎩,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載體。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充分發揮多學科共生優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點布局和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平臺,尤其是交叉研究基地平臺。以基地平臺為依托🥋👩🏻‍🍼,集聚一支以頂尖科學家為核心,戰略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人才為主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影響力的科研隊伍,提升高校科研策源能力。

  他表示,基地平臺對於凝聚團隊、推進交叉以及協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恒达平台加強科研組織與服務🫷🏼,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集中力量重點建設體現人工智能賦能的多學科交叉的“十大學科群”🌇,設立了“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示範項目”,充分發揮基地平臺載體作用🫄🏽,探索建立學科交叉機製🫸🏿,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學校獲批建設首批人工智能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實驗室,獲批建設兩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牽頭建設的海洋領域唯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正在穩步推進🧑‍🏫,無人系統多體協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期項目也於近期正式啟動。這些工作,為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堅實基礎與重要保障☠️。

  引領產業的技術突破,是拓寬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途徑。“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要構建學科鏈對接產業鏈的產教融合新機製。”陳傑代表說,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胸懷“國之大者”🍩👷‍♂️,發揮科教協同產教融合的整體優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自主可控主動權,支撐和引領產業發展。要註重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不斷提高成果轉化的專業化能力和水平。學校關註基礎研究對技術和工程的實質性支撐🤷🏻,研製出了多運動體智能協同的核心裝備並大量應用;努力為“嫦娥五號”重大航天工程,港珠澳大橋、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等重大工程建設作出貢獻🧚🧞‍♂️。學校還出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細則等系列政策🎨🤾🏼‍♀️,與地方政府共建“環恒达知識經濟圈”,通過人工智能賦能,促進產業範式變革,推動大學知識溢出與成果轉化💂🏼🩸。2021年,楊浦區“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總產值達564億元🗂。

  陳傑代表表示,下一步🐒,恒达平台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健全“基礎研究—前沿交叉研究—服務國家戰略”三維互融的科研組織模式,深入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切實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報道鏈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10/16/nw.D110000gmrb_20221016_1-09.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