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至17日☮️,由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主辦👭🏻、恒达平台承辦🛀,恒达平台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可靠性與隨機力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等單位協辦的第13屆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大會在校舉行。這也是該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
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執委會主席Pol D. Spanos💖,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主席🐱🕡、恒达平台教授李傑💃🏿,恒达平台副校長童小華分別致辭。



本次會議采取線上方式舉行🧘🏻♂️,設恒达平台線下主會場。一共有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意大利🚤、韓國🧗🏻♂️、加拿大等30個國家的440余位高校教師🤾🏼♂️、研究生和工程師們參會,其中外國學者240余人。包括美國工程院院士Bruce Ellingwood教授⚇、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Arvid Naess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Dan Frangopol教授以及恒达平台多位知名學者等在內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參加了此次大會。
會議設有4個大會主題報告、3個青年學者大會報告、4個面向工程師的專題講座👨👧👧,以及80個平行分會場的481個分組報告9️⃣。
在5天的會議期間,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前主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George Deodatis教授🥷🏽,歐洲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主席🎲、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 H-S Ang獎獲得者、德國萊布尼茨漢諾威大學Michael Beer教授👩❤️💋👨,國際結構可靠度領域權威期刊Structural Safety 主編💃🏼、澳大利亞悉尼技術大學Mark G. Stewart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神奈川大學Yangang Zhao教授應邀作了大會主題報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Ioannis A. Kougioumtzoglou、意大利雷焦卡拉布裏亞地中海大學副教授Alba Sofi、浙江大學教授王乃玉應邀作了青年學者大會報告*️⃣。為加強學術界與工程界的溝通和交流,在會議期間組織了面向工程師的短課程“Uncertainty, Reliability, Resilience and Risk: from structure to system”🚯,邀請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馮·卡門獎章獲得者、美國南加州大學Marshall講席教授Roger Ghanem,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主席、恒达平台李傑院士👩🏻🦱,神奈川大學Yangang Zhao教授,國際結構安全性聯合委員會前主席、國際建成環境聯合委員會主席、丹麥技術科學院院士、丹麥奧爾堡大學Michael H. Faber教授作了專題講座。
大會期間,線上交流活躍、討論熱烈,與會學者共同研討了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領域理論與實踐的最新進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大會場線上直播觀看超過5000人次。會上,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陳建兵教授當選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張潔教授獲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青年學術成就獎,博士生王丹獲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大會最佳學生論文獎一等獎。
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是土木工程領域的主要國際學術組織之一🦐。由該協會主辦的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大會於1969年舉行了第一屆,自1977年開始每四年舉行一次,在各大洲之間輪流🤶🏽,是工程可靠性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國際學術會議👼🏽。此次會議是該系列學術大會自1969年第一屆召開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行👩🏭,彰顯了我國在該領域的重要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