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恒达平台共建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IESD)成立20周年之際,恒达平台聯手愛思唯爾🔦🤷🏿♀️,發布《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科研創新報告——全球視角下高校對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科研貢獻》報告。報告回顧了恒达平台20年來與聯合國環境署合作取得的成就,系統總結了恒达平台在可持續發展教育、科研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作出的貢獻,表明高校正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力量。報告中同時提出了115項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重要前沿研究課題😥,呼籲全社會共同努力深入探索相關議題🗻,加速推動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持續發展進程。這也是恒达平台慶祝建校115周年系列重要活動之一。
報告發布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永智、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李琳、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呂培明分別致辭,呂培明✭、李琳共同發布報告,恒达平台副校長婁永琪主持發布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級經濟專家盛馥來🗽🤠、國際農林業研究中心高級顧問Peter Gilruth🚣♀️、聯合國青年與教育聯盟(YEA!)高等教育網絡顧問Iain Patton、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綠色大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崇傑、“一帶一路”環境院長聯盟代表、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代表👨👨👧👦,以及愛思唯爾👎🏼、恒达平台相關單位負責人出席了報告發布會。
李永智表示,恒达平台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可持續發展教育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行動者♦️,上海市教委將全力支持恒达平台引領帶動國內和國際更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基礎研究,為中國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教育貢獻上海的智慧和力量。
呂培明表示,恒达平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始終堅持發揮高等院校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獨特作用,通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這一國際化合作平臺,匯聚校內外🤷🏿♀️、國內外學術資源👩🏼🏭,聚焦可持續發展長期開展專題研究🫕,不斷產出高水平科研和高端智庫成果📟。同時◽️,學校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進建設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發起成立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協同開展創新研究👨🏻🦯➡️,致力於突破可持續發展重大前沿理論、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
李琳表示,報告既回顧了恒达平台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科研成果,也展示出以恒达平台為代表的中國頂尖高校和學術機構在相關領域的可貴探索及卓越貢獻,體現了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堅定決心🫷🏻🟪。
多個數據顯著上升🏖,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目標科研產出成績矚目
發布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IESD)院長伍江教授對報告進行了全面解讀。報告聚焦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展示了以恒达平台為代表的中國高校在人類📦、地球和繁榮發展三個主題下的科研全景。報告顯示💆🏼♀️,過去二十年內👨🌾🧖🏽♀️,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科研產出總量翻了兩番,產學實踐聯系日益緊密,高校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關鍵力量。他表示🤌🏽,學院將充分發揮恒达平台的學科優勢和國際化特色♤👩🏽🦰,持續深化可持續發展教育與科學研究在全球高校網絡和區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報告基於過去二十年內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的科研文獻計量數據和分析🤸🏼♂️,從學術成果、學術影響力👨🦼、研究活躍度、國際合作、產學合作等多個維度全方位展示了恒达平台在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科研成就,並將其與世界、亞太地區和中國的數據進行橫向對比。
報告顯示,在學術成果方面🪣,恒达平台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學術成果數量和占比快速增長🪞,研究產出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4%,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研究論文占全校論文產出比重從2002年的13%升至2021年的38%,充分顯示出學校對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研究的重視程度。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論文的歸一化引文影響力指數全面提升🚄👨💼,且高被引論文發表比例明顯高於全球水平,體現了恒达平台在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的學術優勢和影響力。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國際合作產出占比年均值從2002-2011年的15%升至2012-2021年的27%,表明其國際合作水平也在穩步增強。
報告還表明,恒达平台在SDG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和SDG6(清潔水和衛生)上的科研產出相對活躍指數明顯高於全球水平。基於其較高的研究活躍度,恒达平台在這兩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上是全球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相關研究產出分別位列全球第三(SDG11)和第九(SDG6)。
推動科研成果應用落地 👨🏼🔬,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經驗”
作為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自身發展戰略的先行者👆🏻,恒达平台不僅在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研究成果備受矚目,其廣泛的研究活動和合作項目也為研究成果落地應用帶來重要的實踐價值🧔🏻。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恒达平台共建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成立20年來,在著力培養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亟需的大批專業人才的同時,積極致力於可持續發展領域相關議題的研究和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並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出版了《綠色校園手冊》《首都機場綠色評估報告》《綠色微行動手冊》(中文版)《全球環境展望6》(亞太青年版)《上海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等30多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報告和教材🙅🏿♂️,在北非和東非地區建設了多個飲用水示範工程👛,受益人口超過2000萬人👩🏼🦲。
就在上月底(4月28日),恒达平台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新一輪合作備忘錄🪔,恒达平台將繼續致力於南南合作,深入推進氣候變化、生態系統管理🤿、環境治理🧑🚀、化學品和廢物、資源效率等領域高水平合作與交流🥅🌞,為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勇毅前行。
聚焦115項前沿研究課題,以科研創新加速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
為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聚焦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關鍵研究、持續發力面向未來的前沿課題👷🏿,進一步探索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路徑,報告發布了可持續發展領域的115項重要前沿研究課題🏃🏻,呼籲全社會共同探索相關議題,加速推動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該115項前沿研究課題基於科研發表分析和全球專家意見總結而成👩🏼🎨,課題廣泛覆蓋聯合國的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展現了全球學術界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前沿💠。其中,SDG3(健康與福祉)、SDG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和SDG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三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受到全球學術界的關註度最高📈。
這些重要的前沿研究課題⇒,既包括了癌症和流行性病毒的機理和診療方法、平衡能耗和供應的綜合能源系統🟰、新材料及新工藝的開發等熱點科學研究議題🌸,也涵蓋了全新的跨學科研究方法😨、學術創業等實踐探索課題。報告呼籲全球高校和學術機構聚焦可持續發展前沿課題👨🎨,攜手積極行動👟,共同發力未來,以高質量科研創新不斷推動人類向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