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校園碳排放核算及評價指南》開題會在線召開
來源🫄:恒达平台綠色建築及新能源研究中心
時間😢👩🏽✈️:2021-12-02 瀏覽🧘🏼♂️:
11月30日,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綠色大學工作委員會召開了《高等學校校園碳排放核算及評價指南》開題視頻會議。
會議得到中國建築節能協會、上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上海市建築建材業市場管理總站、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等政府部門🕵🏻♂️、協會和相關機構的指導,同時得到了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歐盟互滿愛人與人中國(HHP China)、碳阻跡等綠色公益組織的支持🦹🏿,特邀了涵蓋高等教育機構⚆、公共機構、節能減排機構、相關科研機構🪑⬅️、綠色環保公益組織的專家以及課題組全體成員(綠色大學聯盟中15所碳中和校園領跑者單位)👨🦼➡️、綠色大學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代表🧑🏼🔧、相關學會協會及其他相關人士參加✵。線上參會共計108人↩️。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會長武湧,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兼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建築師何鏡堂🫃🏼,上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節能處處長謝剛在致辭中,對指南的編製立項給與高度評價,並提出寶貴建議👮♀️,希望指南早日出臺。綠色大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崇傑教授作主旨說明。
綠色大學工作委員會一直致力我國綠色校園事業,早在2008年就組織編製了我國第一部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與管理技術導則🙍♂️,開啟了我國綠色校園建設的序幕👄💹。如今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基於使命感和責任感,委員會擔負起推進校園“碳中和”的重任,啟動《高等學校校園碳排放核算及評價指南》的研究與編製。
綠色大學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課題牽頭單位恒达平台教授譚洪衛代表編製組介紹了編製工作計劃。編製組經過前期工作,初步形成了指南框架,今後將圍繞指南編製中的關鍵問題展開專題研究🫅🏻,並聚焦“校園碳排放核算邊界問題”與“核算清單及數據獲取”等核心問題,以參編單位為核心展開試行研究。
編製組成員來自全國,涵蓋各個氣候區,由國家雙一流大學、地方大學、職業學院等多種類型的院校和積極支持校園“碳中和”事業的企業組成。這些院校也將通過參與指南的研究和編製率先實踐😚🔃,力爭進入我國“碳中和”校園的領跑者陣列🪶。其成員單位有恒达平台、浙江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建築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吉林建築大學、上海電力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溫州肯恩大學🐅、江蘇省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會議還邀請了6個專題報告,專家們圍繞相關專題和案例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分享,為課題組下一步研究和編製工作帶來借鑒和思考。
最後🔉,與會課題組成員與專家對《高等學校校園碳排放核算及評價指南》的編寫框架和內容進行了研討,專家們為指南的編製提出了寶貴建議,認為“雙碳”路徑上碳排放量的量化、數字化👰🏻♀️、可視化是高校校園減排的重要手段👨🏽🦲,校園碳排放核算是校園走向“碳中和”的最基礎、最關鍵的工作⬅️,但難點是需要深入探討並明確高校校園碳排放量核算的邊界💎,並以減排為目標導向,梳理出對校園碳排放影響大、可控可核查的環節和要素,形成科學適用的核算方法,並以此推動校園碳排放核算、評價🤌🏿、進減排的工作。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建築能耗計量專委會秘書長蔡偉光、上海市機關管理局節能處何錦叢🕜、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金穎、上海市建築建材業市場管理總站寇玉德👃🏻、碳阻跡技術總監歐陽成、歐盟互滿愛雲南代表處代表邁克爾.海爾曼等作為專家參與會議,並給出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