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受聘為上海市智能交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觀察員
恒达教授合作開展研究的《上海市智能交通標準體系框架》首發
來源: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時間🦝:2021-11-12 瀏覽😆:
11月7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上海市交通委員會舉辦了“第一屆智能交通上海論壇暨上海市智能交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海市智能交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我校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塗輝招教授受聘為副主任委員🤾🏿♀️,肖飛鵬教授受聘為觀察員。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AA/30/3068EAD22B2119B226C737F6E72_6B432F59_30358.jpeg?e=.jpeg)
會上,塗輝招作了題為《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統頂層設計》的主旨報告🤷🏼,分析研判了上海市“十四五”期間智能交通系統的重大需求,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統“三全發展願景🪙、四優2025目標➗、五融架構體系、七可數字底座、八化關鍵系統🧅🚴🏿♂️、N智特色示範”的總體設計,明確了智能交通系統的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塗輝招教授團隊創新提出了面向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的安全風險評估SRAAV方法👈🏼,主持編製了上海市地方標準《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環境分級規範》(排名第1),以此為基礎對上海累計615條1289.83公裏測試道路進行了風險評估及風險等級劃分💂🏻♂️🧕🏼,全面支撐了上海開放測試道路的風險可控與分級有序開放。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F0/BC/285F74906876E180115F3D7BBA8_AE2A5041_2B9BD.jpeg?e=.jpeg)
大會首次發布了《上海市智能交通標準體系框架》🤳,公布了上海此次開放嘉定新城全域🧝♀️、臨港新片區386區塊全域共372條722.60公裏道路(嘉定區域165條301.40公裏、臨港新片區197條421.20公裏),新增7000余個可測交通場景✍️。其中臨港新片區兩港大道部分路段(新四平公路至老港種源基地路口🧖🏼🐯,長度28.4公裏)的開放🫕👨🏻⚖️,標誌著上海準許智能網聯汽車可以在城市快速路開展道路測試活動🚴🏻。
《上海市智能交通標準體系框架》是在市交通委牽頭下,由我校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塗輝招、陳雨人等多位教師聯合上汽檢、上海海事大學等單位共同編製的研究成果。它是上海市智能交通領域標準化工作的頂層設計,立足上海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現狀,充分考慮國家和地方智能交通現有標準基礎,按照標準體系編製原則和結構化思想,以增強標準化治理效能🔽、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引領交通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健康發展為目標👨🦱,形成標準體系框架🛢,包括基礎類🏘、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能車路協同、交通管控與出行服務4個大類🧑🏿🔬,涵蓋了23個門類、75個類別🐑,共計191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