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來函感謝恒达平台為虎門大橋渦振處置作出的貢獻
來源:土木工程學院
時間🦹🏼:2021-08-05 瀏覽:
7月29日🎤🤶🏿,我校收到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發來的感謝信👒,來信感謝土木工程學院葛耀君教授團隊在虎門大橋渦振處置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貢獻,希望恒达平台繼續大力關心支持虎門大橋運營管養工作,更好助力廣東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5月5日,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出現“渦振”現象,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註。我校迅速響應,成立了以葛耀君、趙林、操金鑫、崔巍等人組成的抗風研究團隊,5月6日即赴現場展開現場調研和實測工作🆑;5月11日,團隊完成臨時抑流板氣動控製措施實施🕗;5月14日,檢驗了臨時措施的控製效果,並形成永久措施科研預案👩🏼⚕️; 5月15日,大橋恢復通車;6月初👩🏿🏫,結合風洞試驗驗證了可用於最終長期措施的氣動優化方法🧑🏻🦼。在大橋恢復通車後,團隊仍毫不松懈地繼續推進長期抑振措施抗風研究⛱,保障大橋安全有序運行。虎門大橋管理方表示,恒达平台在此次渦振處置作出的努力和貢獻👨🚀,為形成可借鑒的我國大跨度懸索橋渦振現象處置經驗🦸🏻♀️、建立常態化長效處置機製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世界橋梁和中國交通事業發展提供了成功範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35/78/9BBB0C91A3C154F6FCCB7BE7D30_FF3B6FF8_71A09.png)
葛耀君教授團隊在虎門大橋現場開展工作
虎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現代化懸索橋,是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重要交通樞紐🚶♂️。上世紀90年代初,我校名譽校長、著名橋梁工程與力學專家李國豪院士曾力主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虎門大橋,開啟了我國自主建設大跨度懸索橋的歷程🧥。(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