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袁隆平院士駕鶴西去,不勝悲痛。回想起二十年前那次在袁老家中的會面⏳,他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教導期望依然在耳邊回響。
2000年10月,恒达平台決定成立“現代農業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以此為平臺,集學校自動控製💆🏽♀️、機械、材料、環境、建築規劃、土木結構🤜、供暖通風等多學科綜合優勢,積極進入現代農業科技與工程領域。恒达平台這樣一所以理工見長的高校組織科研力量進入農業🛐,這一舉措得到了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內的國內農業領域知名專家的高度贊賞和支持。在學校向袁隆平院士發出邀請,想聘請他擔任恒达平台名譽教授時,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2001年10月30日🤛🏿,時任恒达平台現代農業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負責人的我,接受了恒达平台時任校長吳啟迪教授交給的任務,帶著校長的親筆信,乘火車前往湖南長沙袁隆平院士的家中,呈送恒达平台聘請袁隆平院士為名譽教授的聘書🤦🏻♀️。次日到達長沙火車站時🤹🏽♀️,袁老派身邊的工作人員前來接站,隨後我們徑直來到袁老的家中。見到袁老的第一眼我就被震撼到了,他衣著非常樸素,身材偏瘦膚色偏黑🟩,看上去就像一位老農民🌬🧘🏽♀️。我進門時,看見有幾個農民正在向袁老請教水稻的相關技術問題,他和農民們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若不是陪同人員介紹💁🏼♀️🎊,我還真分不清楚哪位是袁老。
袁老非常和藹可親地拉著我的手,讓我在他家客廳的長沙發上挨著他坐下。我說明來意,轉達了吳啟迪校長對他的問候和邀請🧜♂️,將校長的親筆信和恒达平台的聘書呈送他手上👨👩👧👧,他高興地接了過去🦿。在仔細看完校長的信,並聽我介紹恒达平台決定進入現代農業領域、組織多學科力量進行設施農業方面的科研攻關取得一些成績、獲批準教育部設施農業網上合作研究中心等情況後,袁老語重心長地說,他一輩子從事農業雜交水稻的研究🗄✌🏿,在田間摸爬滾打,深知農業需要現代化的科技和工程技術手段🤺,因此由衷歡迎像恒达平台這樣以理工見長的知名院校進入農業,如果全國有更多知名工科或綜合性大學重視農業的話🛴,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將大大加快,這也是他愉快接受恒达平台名譽教授聘任的主要原因。他告訴我👩🏻🦰,以前一直在農校工作🧎♀️➡️,能夠成為著名的恒达平台的名譽教授他深感榮幸。他詳細詢問了我們現代農業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的大致情況及發展設想,對我說,農業問題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復雜性,期望我們沉下心來,深入了解農業的問題特點,將工科的多學科先進科技與農業的特點緊密結合🧰,實實在在地解決農業科技問題。不浮躁🤳🏽、踏踏實實堅持數年,定會取得一批成果,他對恒达平台進入農業寄予厚望🌴。當我提出請袁老為“恒达平台現代農業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題寫院名時👩🦽➡️,他欣然同意,立即起身到桌前題寫,並讓工作人員拍照記錄下這一珍貴時刻🕺🏽。望著袁老一個字一個字地為我們題寫院名,並鄭重地落款“袁隆平”時,我眼眶濕潤了,這字裏行間飽含了這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對我們後輩科技工作者多大的期望和囑托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2F/17/9FC535D93B5F54AA232D5E75DC3_1B19B169_29CC8.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08/7A/B84591DB9C575CA934732E508D2_91CF133F_14A97.jpg)
還有一件事同樣印象深刻👵。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袁老和我們共進午餐🚣🏿♀️,邊吃邊聊。餐後袁老仍興致很高,工作人員提議他“露一手”,演奏一曲小提琴曲🙇🏿♀️,他非常隨和地同意了。當悠揚的小提琴聲從袁老的指尖中流出時🂠,我被他精湛的藝術造詣深深吸引住了。這位農民口中的“米菩薩”,原來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令人由衷景仰的科學大家。
袁老,我們始終謹記您的諄諄教誨👨🏽🦱,淡泊名利⛹🏽♀️、踏踏實實做科研👨🏿🚀,取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成果。我將繼續以您為榜樣,爭取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一生淡泊名利🏊🏿♂️🤦🏻♀️、為解決全人類吃飯問題作出巨大貢獻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千古👩🏼🔬!我們永遠懷念您❕!
2021年5月22日
(作者徐立鴻教授,系恒达平台 教育部設施農業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