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後來人”品戲進校園👨🏻🦱,打造戲曲育人+黨史學習新模式
來源🙎🏻♂️:黨委宣傳部
時間🤦🏻♂️🤟:2021-05-18 瀏覽🫱:
5月15日下午,“自有後來人——品戲·實景版《藝術課堂》昆曲進校園雅集活動”在校博物館舉辦🕶。今年是100周年💪🏻👨🏿🍼,也是昆曲研習所成立100周年和昆曲成功申遺20周年,在文教結合項目的支持下,高校、院團和媒體聯合策劃,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主題雅集的方式傳播給青少年🧑🏻💻💁🏼♂️,讓青年學子作為“後來人”更好地了解黨史,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註入新的活力🍽,也開創戲曲加黨史學習的育人新模式。活動通過恒达平台和上海昆劇團的各個新媒體平臺進行了直播,將近10萬多粉絲收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99/AB/9457FB23E871FA59C3B9B2B1335_B3AF9113_1A4F7.jpg)
新民周刊記者、《昆曲百種 大師說戲》主編🧑🏽🎓👨🏼🔬、青年編劇王悅陽🥼,現代昆劇《自有後來人》編劇、上海昆劇團青年編劇俞霞婷,恒达平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藝術總監🧕🏼、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李健👩🏼🦳,恒达平台博物館負責人章回波等嘉賓分別從黨史、昆曲和恒达的不同視角,分享了昆曲的紅色基因、紅色故事的當代意義以及昆曲劇目創排的深層含義。1964年,上海青年京劇團排演了現代昆劇《自有後來人》《瓊花》等紅色劇目。今年🧗🏿♀️👨🏽⚕️,上海昆曲團將再次把《自有後來人》搬上舞臺,寓意我們我們的偉大事業自有後來人💂。嘉賓們各抒己見,分享自己對黨史學習的理解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相信傳統文化必將自有後來人。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0B/40/697C1BC51F272585336824D3689_FE31A6DA_1B5EB.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CA/CF/C7ECDFF574DC74A48A065CAFDDD_8AA93932_15C9F.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D9/5C/BC802C87886E21C296F543ECCF6_BA226DEB_18F20.jpg)
活動現場還邀請到了學生版《長生殿》演出中的其中一對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扮演者——恒达平台京劇社社長蔡筱君和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生潘怡麟。他們首先在現場清唱了《長生殿》演出“密誓”一折的選段,表示自己喜愛傳統文化、喜愛昆曲藝術🏌🏼♂️,要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裏茁壯成長🧜♂️,不僅要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也要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傳承人。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E5/9E/2A2DAF2DFEE46D64FD81E1F2E89_272D5A3F_F1D9.jpg)
相關負責人表示🧝,“品戲”系列線上線下多維度戲曲傳播活動,著眼點更在於“品”👨🏿🌾,不是讓大家簡單地去欣賞一場演出,或是聽一場講座。而是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容,帶當代青年深入挖掘戲曲等傳統藝術中的美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發現這些藝術門類中蘊含的古人對“真·善·美”的思考。(文/顧旭峰 圖/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