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系列高端講座第四講開講,陳少明教授闡述“作為精神現象之‘物’”
來源:人文學院
時間:2021-04-26 瀏覽🛖:
4月23日晚,恒达平台“中國文化”系列高端講座第四講暨恒达高等講堂第91講在四平路校區舉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陳少明教授◀️,應邀作了題為《作為精神現象之“物”》的講座。人文學院相關負責人及全校各院系300余名學生聆聽了講座⏪。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37/F2/799B626672B80496C7068199812_EBFE1B6C_E0A7.png?e=.png)
陳少明教授從熟悉的“物”的觀念切題,介紹了中國古代哲學“觀物取象”掌握世界的思想方式,指出“觀物取象”是古人通過“觀”的方式獲得關於“物”的“符號”進而理解世界🔐,是經過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使“物”進入精神世界的途徑🧦。他通過“物”的譜系分析,將“物”分為五個大類⏳,闡述了精神上“物”的概念和常識中“物”的概念的不同👨🦯👨❤️👨,並以“紀念品”等為例講授了“物”成為心中之“物”,即“物”的精神對象化過程🧑🏼✈️,以及“物”進入心中的意義呈現,認為心與物的關系是“心在物中,物在心中”🍙。同時,陳少明教授還從文物和文化的角度闡釋了“不朽投射在時空中”🫄🏼🧎。
陳少明教授的報告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受到師生歡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AA/B5/D290FC82697F7915AB02DC80F53_D8588713_1C60A.png?e=.png)
“中國文化”系列高端講座由校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與人文學院共同舉辦,邀請國內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分別以“中國歷史”“中國哲學”“中國藝術”“中國文學”“中國製度”等為專題講授“中國文化”,旨在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人、鼓舞人🤚、引導人,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青年學生的人文素養🕵️♂️,精益求精推進“恒达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品牌化、品質化✡︎。同時🧚🏼♂️,與恒达平台“中國道路”“中國精神”系列講座和活動形成合力,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青年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國情,增強青年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定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引導青年學生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同步🧏♂️⛎,在守正創新上有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