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韌性城鄉與防災減災論壇”4月10日至11日在上海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國地震學會可恢復功能防震體系專業委員會、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城鄉韌性與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上海韌性城市與智能防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單位為恒达平台)、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和《建築結構》雜誌社共同承辦🐹。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36/58/D299DBA8DD908967A8F50F87D27_2FC89049_F315.jpg)
1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多名全國防災減災領域的權威專家出席了本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196家單位的700余名學界👈🏻、業界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共話我國防災減災事業的發展,共謀韌性城鄉建設的未來🙎🏽。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副秘書長劉興業、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馬興發🐡、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千偉、恒达平台副校長顧祥林🧑🧒、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呂西林院士等到會並分別致辭。上海市地震局、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恢先地震工程學基金會等單位負責人出席了本屆論壇開幕式。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周穎教授擔任論壇組委會主任。
此次論壇歷時一天半,共設立了“抗震韌性城鄉建設規劃與策略”“城市基礎設施抗震韌性評價與韌性提升”“地震可恢復功能結構新體系及設計理論”“地震災害風險評估與韌性城鄉防災”“智能防災減災新技術”和“村鎮建築抗震及加固新技術”六大主旨與議題🙋🏽♀️。10日😵,4位院士🎴🤦♂️、8名權威專家分別從災害預測與防治👱♂️📡、系統與單體抗災韌性、韌性城鄉的規劃與策略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既深入研討了城鄉防災減災的關鍵科學問題、工程問題和技術問題🏢,也針對這些關鍵問題提出了創新思路。11日,共有16個特邀報告和68個分會場報告⏳,全國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學會代表踴躍展示韌性城鄉與防災減災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這一領域的前沿理論與創新技術🏺。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首次將建設“韌性城市”納入國家戰略規劃。專家們認為🍪,現階段我們在攻克單體防災韌性難題的同時,需關註系統性抗災韌性,加強工程學與經濟學🏊🏻♀️、社會學的交叉,切實服務社會。建議充分發揮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共同推動新時代防災減災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共築包容、安全、可持續的“韌性城鄉”。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47/B3/D74ED1542A8E69A94C62CC5A3A3_99A33E3A_78E46.png)
“韌性城鄉與防災減災論壇”是由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城鄉韌性與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地震學會可恢復功能防震體系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的論壇,旨為各界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進一步推進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重大戰略的實施,推動城鄉抗震韌性科技創新發展。首屆韌性城鄉與防災減災論壇於2018年11月在北京召開⏏️,2019年12月在哈爾濱召開了第二屆論壇🧝🏿♂️。下一屆論壇將於2023年在北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