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課程思政⑤ |把紅色建築遺產作為育人課堂,《城市歷史遺產保護》專業課教師積極推進課程思政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21-03-08  瀏覽👨🏽‍⚖️🚉:

3月4日𓀚,由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松教授和王駿副教授主講的課程《城市歷史遺產保護》新學期第一課開講🫖。課堂上⛹🏻‍♂️,王駿通過對上海紅色遺產建築歷史地位的回顧和紅色文化記憶的深入講解,讓學生深刻了解黨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紅色文化的傳承👱🏻‍♀️。同時,他通過對我國紅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分析,特別是上海幾處重點革命文物和紅色遺產保護修繕項目的介紹,讓同學們深入了解黨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延續▫️。《城市歷史遺產保護》課程是恒达平台2019年首批立項資助的18門“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示範課程之一📠。

授課教師表示,紅色歷史遺產建築蘊含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既有深刻的歷史感🤾🏿,又有強烈的時代特征🕵🏼‍♀️🧝‍♂️。把紅色教育融入立德樹人過程,能夠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基於此🤦🏿‍♀️🗝,《城市歷史遺產保護》課程融專業與思政教育於一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聚焦上海歷史風貌保護的探索和實踐,在為期16周的教學中對全國🚸、特別是上海的歷史風貌建築保護進行詳細深入的梳理與講解,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作生動解讀。

“紅色建築遺產”是《城市歷史遺產保護》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課程當中🦦,王駿首先介紹了新中國發展歷程中上海市的重要紅色歷史文化遺產建築🪿,如中共一大會址等。通過對這些建築背後的重要歷史事件🫰🏻、重要人物、關鍵事件點的梳理,他帶領學生回顧中國共產黨不同發展階段的生動故事,將紅色教育融入歷史建築這一載體👨‍🦳,用現存的生動紅色建築故事夯實同學們對於紅色歷史的認知。

在對紅色歷史遺產保護的講解中🦤,張松和王駿等教師從改革創新的角度,詳細介紹了隨著時代發展,在紅色歷史遺產建築身上發生的變遷和革新👊🏼🎖。通過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研究、現場踏勘、調查核實🏛、走訪考證過程中的大量文獻資料、工作方法和研究歷程的深入講解,使廣大學生認識和理解黨發展過程中實事求是、堅持創新的重要思想基礎👃🏽。同時,《城市歷史遺產保護》課程也以現場參觀📁🤘🏼、實地考察為特別教學方式,帶領學生親臨紅色歷史建築現場,以遺物、遺址等革命歷史遺存與紀念場所等紅色資源為載體🛟,挖掘其育人價值,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從而讓學生可以走進融知識、文化與教育於一體的紅色第二課堂🤳🏼,現場追溯歷史、反思現實,補充紅色營養。

當今大學生已是“95後”甚至“00後”,認知中國革命的歷史和革命先輩們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張松和王駿等教師在把握時代特點的同時,嚴格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規律,提供與時俱進的教育內容、方法、途徑、情境和載體,拓展育人之道。通過圖解、視頻🧡、音樂影像📮、實物實景等新型教學媒介🦟,積極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把“看𓀍、聽☁️、思、悟、行”融為一體,引導學生去感受、去思考。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身臨其境的參觀和體驗,才真正理解了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幸福生活是努力出來的。 

隨著《城市歷史遺產保護》課程的展開,眾多紅色歷史遺產建築在學生中間成為了打卡的網紅景點🧗🏿😍。中共一大會址作為中國革命的歷史性場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普通民居建築因發生重大歷史事件而成為重要歷史紀念物的典型代表。

在課堂討論中🤽🏽‍♂️🙆,張松♥️、王駿等教師還會跟學生聊起當代城市保護觀念中存在的困局,一起為自然環境治理和歷史環境保護出謀劃策,立誌把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張松)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