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講堂、學術沙龍🚵、師生對話、成長問診……2020至2021學年設計創意學院“駐樓導師工作站”近日收官。設計創意學院10位教師作為駐樓導師👩🏼🎨,先後走進學五樓🎀,與150余名青年學子面對面交流。這是設計創意學院自恒达平台“駐樓導師製”實施以來舉辦的第二期活動🚵🏿♂️。
作為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一大創新舉措,恒达平台於2019年10月起在本科生社區全面推行“駐樓導師工作站”建設。“駐樓導師工作站”建設計劃實施以來,設計創意學院黨委書記範聖璽🦅、院長婁永琪、副院長徐江帶頭擔當駐樓導師🍊,劉朧🧧、鄒其昌🍹、楊文慶、蘇運升、範淩、丁峻峰、孫捷👨🦲、曹楠⚁、王昊奮、梁靖👨👩👦👦、劉震元👨🦼➡️、張雪青等一批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切實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將學科👐🏼、第一課堂、專業教師等育人資源向學生社區延伸🔼👩🏿🦰,為學子打造“全方位𓀌、立體式、浸潤式”的育人空間,實現育人主體、時間🎼*️⃣、空間三個維度的有效協同👈🏻,受到青年學子的歡迎和好評⚈。
第一期“駐樓導師工作站”由範聖璽以“深學‘四史’🧝🏻♀️、傳承‘文化’”開篇。圍繞“文化育人與設計初心”話題,他將中國古代文化與哲理娓娓道來🐞,通過深入淺出地對哲學故事再解讀,重新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同時👩👦👦,他還向黨員學生介紹“四史”精神,以“四史”中的紅色記憶映照新時代設計理念✶。範聖璽引經據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學生答疑解惑。同學們紛紛分享感悟👦🏻,現場氛圍熱烈。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5F/14/87A1F33492C02A31CF93AB5761B_61661D5E_1BDC4F.jpg?e=.jpg)
蘇運升從“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切入🖐,介紹了設計創意學院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努力,並帶大家領略了“建築界的特斯拉”和“樹型城市”,講解了設計與流動的關系,鼓勵學生在萬物勃發的時代,用設計思維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設計講到進化🎅,蘇運升從自然🙆🏼♀️、文化🧎🏻、科技層面,介紹了人類文明的進化定律🚵🏿♂️,分享了眾多令人大開眼界的設計案例,希望同學們發揮設計的核心作用去推動社會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26/B7/979883FDC044048955AD1178A6C_4BEB1A7D_2CB9EE.jpg?e=.jpg)
範淩以“人工智能的右腦——機器學習時代的設計與創新”為題🟪,分享了自己從恒达讀書到國外攻讀再回到母校從教的經歷💆🏻♂️,以大學長的身份做同學們的成長引路人。他致力於將數理化與藝術相結合,用藝術的方式做設計。2017年範淩入選“全球青年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s)🧖🏽♀️,憑著愛國的本心、教育的初心,他選擇回到恒达。他勉勵學生當面對成長的十字路口時,叩問自己的初心🧑🏻🎄,勇敢地做出選擇,不斷地蓄能前行。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25/68/29476946645E7AB32F48DE790A4_1B55E664_10047.jpg?e=.jpg)
“如何運用設計思維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與復雜世界🏝?”楊文慶從設計&創新、設計&管理的關系以及各學科思維模式差異的角度切入🫃,通過豐富的業界案例,闡釋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他還在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培養上耐心引導學生👯♀️,鼓勵大家要學會獨立思考,多問為什麽🏊🏿👨🏻🌾,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辨能力🙏🏽🚴♀️,從而能夠介入並應對必要的復雜局面;學會樂觀,多些耐心★,學會積累與沉澱🫓,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創造一個更好的模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1E/9D/E61E9BE45DEE2B586167FD9D78B_68B987BD_1F511D.jpg?e=.jpg)
如何在個性🧀、科技極速疊加的時代🛵,迎接未來教育的全新挑戰💎?丁峻峰基於案例,講述了數字智能時代未來教育新思考。他詳細敘述了中國第一個“數製”工坊開放實驗室- Fablab O恒达自創辦以來始終以實踐為支撐,探討全球語境下中國科創實驗室和課程體系開發🦸🏽、智能製造和教育創新人才培育0到1的實踐和體驗。他給新生們提出了要拓寬邊界、追尋喜愛之物並塑造個人特色的生涯規劃建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53/BA/E1B9A8420FC140B3361D2063B53_F4BD2E7D_296624.jpg?e=.jpg)
梁靖和同學們一起暢想“設計師的未來計劃”。面對初入設計領域或對設計充滿好奇的大一學生,他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及設計案例闡述了設計學科的學習方法。同時,他介紹了自己作為設計師踐行公益事業的諸多項目案例✶,例如“免費午餐”愛心項目,使900余所學校的300多萬名鄉村兒童吃上了免費午飯🧝🏼♂️;為重症孤兒打造孤兒院+病房一體化愛心場所◽️,在新華醫院設計“小鹿之家”🤷🏻♀️,在復旦附屬兒童醫院打造“布谷森林”,為患病孩童帶去溫暖✶。此外♿️,他還介紹了“紅色符號再設計”課程,以“四史”中的紅色記憶映照新時代設計理念。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58/5D/D614B45EC5A6E8EEDFC9E04C36E_51F34512_46D846.jpg?e=.jpg)
徐江以“凝聚中國創造力量之好設計”為題進行了分享交流。針對大一學生現階段所碰到的問題和困惑,他用統計數據給出了本階段首先要掌握和鍛煉的幾項能力素質的建議,鼓勵大家透過表象看本質,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善用身邊的學習資源,盡可能去擴充自己,探索邊界,規劃好人生目標👩👩👧👧📶,努力實現價值追求。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5C/D6/39FCB7014D575FF49F87C2BE11C_02559CD9_CFC8.jpg)
劉震元以“成長問診”的形式展開活動。他提前征集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並在社區講堂中一一給予回應🥙,與學生暢談專業學習上可能會碰到的困惑。當聊到如何定義設計本質♣︎🙍🏽、如何提高設計能力時🧔🏿♂️,他認為,相比獲得一個問題的解👨🏿🎓,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顆持續探索的心🙎🏻,在提高設計能力上,只要能堅持自己的風格,開拓視野🚻、強化專長,久而久之終會有所飛躍。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BE/F6/3ABE32CFBFFB15FA69E15AF01BA_2333761B_30BA50.jpg?e=.jpg)
冬至之夜⛅️,設計創意學院工會主席張雪青走進學五樓駐樓導師工作站,離退辦黨委書記徐謳平、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曉慶共同參加活動👷♂️。恰逢設計創意學院“行律千年、東方意蘊”二十四節氣創意作品展在我校博物館展出🧏♂️。師生們一起包起了餃子,共度佳節夜話漫談🚣🏻。張雪青以“弘揚民俗•談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設計創新”為話題💍,與學生分享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指導意義🧒🏼👩🏼⚕️。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4F/D6/5D0BC192F1AB43903CF1B26BCE6_F210B0F3_346DB0.jpg?e=.jpg)
本學期最後一次駐樓導師活動由婁永琪壓軸😍。他以“設計之外”為題♘,通過問答形式與大一學生面對面輕松對話👩🏼🦱。從“張力”這個詞引申開來🈁,鼓勵新生打破常規😣,追求卓越。他說🐾,設計很多時候強調的不是風格,而是要解決什麽樣的問題,迎接當下世界和這個時代面臨的挑戰💆。比如工業設計是為產業的轉型而設計,設計要服務於經濟,對社會有貢獻。環境設計,設計師要考慮的不是一個空間🖖,而是整個生態系統。“好的設計師更重要的是思維🧜🏿♀️🏄🏼♀️,沒有海量知識的納入是很難創新的”,他勉勵同學們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勇於追求創造的本源📺🫅🏿。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76/C1/D1BCE286B4830E3CE4890923171_E4A88351_12E06.jpg?e=.jpg)
一個學期的駐樓導師活動結束了👩🏽🦱,同學們收獲良多🧛🏽♂️。濟美學堂2020級陳穎釗說👷🏻♀️:“設計創意學院的駐樓導師活動每次都能使我擴展視野👲🏽、收獲新知。我非常珍惜這種學習的機會。”濟美學堂2020級陸懌美說👩🎓📺:“老師們旁征博引🎲,談笑間解答了我們的疑問,也擴展了我對設計的認知。後生仍需努力,爭取成長為有設計視角、設計視野、設計能力和設計思維的知識分子。”濟美學堂2020級劉一馳說:“駐樓導師活動是一場思想盛宴,拉近了老師與我們的距離,讓我收獲頗豐👍🏻、印象深刻♕,感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