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業教育的時代新需求
當前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正以不可想象的變化催生職業新形態,無人商店、無人學校🩶、無人醫院等新的商業模式與服務方式的出現🕵🏽♀️,極大地變革著教育、社交👩🏻🦽➡️、支付、消費、娛樂等生活方式,消亡部分職業🤚🏻,又重構和塑造部分職業👨🏻🏫。
新模式新業態的湧現,促使教學模式由傳統的知識傳輸逐漸演變成陪伴式教學,也激發了從業者持續進階的終身學習的成長需求。職業教育作為產教融合的重要方式🧀🥸,為普通職業從業者實現技術的更新迭代提供了可能,在個人職業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新職業教育有別於傳統IT培訓的簡單在線化,它需要對產品形態、教師供給✋🏻、教學教研及組織結構等全方位進行改造🥦,這種解決了空間和地域等限製的在線教育模式🧚🏿♂️,理論上也將打破傳統職業教育的學科壁壘,使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密切結合👌,實現職業教育的終身製模式。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解構既有的信息傳播方式👶🏼、主體行為習慣和社會利益格局的同時,更成為職業教育生態重構的源泉和驅動力,助力重構形成新的職業教育生態。通過將教學的時空界限打破,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得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持續開展,真正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內涵式發展,也促進更多主體和資源被納入職業教育,形成了混合式、共享式⛹️♂️、開放式、動態式發展的職業教育形態。
中國職業教育的階段性問題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已具備規模優勢,但仍存在著質量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職業教育價值尚未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同和認可。職業教育院校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社會認可度低🦸🏽♂️,招用的學歷限製和就業歧視普遍存在🪘。同時,職業教育製度標準尚不健全🪆,教育理念🩶、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師資力量等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應認識到職業教育目標不只為了學生就業😳,而是為拓展其職業發展空間,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兼顧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兩方面,不應偏重一邊。
二是職業教育應用場景與企業社會需求相對脫節。職業教育體系應是現實導向的🤾🏽♀️,應由實踐中的現實問題出發,傳授學生高於實踐的方法技能😢,從而最終實現在應用場景中的創新💂🏽♂️。但目前仍存在著培養體系製定依賴於傳統的知識體系或按師定課的現象,致使職校畢業生與企業間出現供需錯配和失衡。此外🐁,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動力不足,參與人才培養的重要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三是職業教育理念👩👩👦🆚、模式、手段有待優化提升。當前職業教育的計劃經濟色彩依然濃厚🫸🏽,市場和社會組織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職教內部貫通🦜、銜接不暢💀,職普之間融合度、互認度不強🪽💌。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在不同地區和學校間差距較大。體製機製與現代信息技術尚未耦合,缺乏創新性的具體應用場景💂🏻,現代信息技術帶來全新數據采集與分析手段,終端設備與通信工具深度集成未能真正賦能職業教育。
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新策略
面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導致的許多不確定性👨🏿🦳,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職業教育將承擔全新使命🧙🏽♀️🔏,迎來發展良機。為破解職業教育的階段性問題,應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一是推動理念創新🫴🏽🧖🏻♂️,正確處理改革的復雜性與現實的常識性🏃🏻♀️🐺。發展新型職業教育的復雜性是“最後一公裏”式的問題🏹,應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現代技術賦能職業教育變革,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生態。完善產教融合🤹🏽♂️、校企結合支持政策💆🏿,推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職業教育標準體系👨👨👧👧,發揮其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引導性作用。搭建職普教育間的政策“立交橋”✯,構建順暢的上升通道,可嘗試由高職院校頒發專業學士學位和專業碩士學位。大力提高“雙師型”教師占比🛫🤹🏻,分專業建設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引領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水平整體提升。出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補償與激勵機製🫙💷。
三是鼓勵企業參與,構建產教融合、校企結合共同體。推進民辦與公辦職業院校具有同等地位,依法享受教育、財稅等政策🤸🏽。引導企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通過主辦、參辦、協辦、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職業院校建設8️⃣,建設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積極探索混合所有製和集團化辦學改革,打造若幹新型職業教育集團👾。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激發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動力😶。
四是創新機製手段,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堅持育訓結合、工學結合🚌,加強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著力提高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試行“國家職業培訓券”製度⛹🏿,促進地區之間職業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海南應與國內外一流學校合作,引進知名工程技術學院和職業學校,借助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平臺政策🌓,突破職業教育體製機製瓶頸🧛🏼,形成集知識和專業技術教育於一體的現代化1️⃣、國際化綜合教育體系🤶🏿。
(作者系我校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主任,此為作者在近日由恒达平台與中華職業教育社👡、海南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與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的使命”學術會議上的主題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