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汪品先院士將於下學期再度開講公共選修課《科學與文化》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1-01-06  瀏覽:

    記者從我校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獲悉👕🌂,經過4年的積累和醞釀,由汪品先院士主講的公共選修課《科學與文化》將於2020至2021學年第二學期開課。這一大受師生追捧的熱門課程將再次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共安排8講,共計16學時,雙周三晚18時30分在四平路校區開講。

    據介紹,此次課程的8講均由汪品先院士擔任主講👩‍💼,試圖以科學家的眼光去探討文化範疇🤳🏿,主題涵蓋“科學的產生”“科學與視野”“人類與海洋”“科學與好奇”“創新與教育”“東西方的文化”“科學通用語”“科學的產生”,力求透過科學的趣味性去琢磨認識論問題👩🏽‍🌾,以期激發學生的科學熱情和創新意識,進而活躍校園文化氛圍。

    早在2017年,長年奮戰在深海科研一線、年逾八旬的汪品先院士主動請纓,推出這門名為《科學🤸🏼‍♂️、文化與海洋》的公共選修課。他講授6講,邀請丁抗和錢旭紅兩位知名專家各作一講🕗,目的是為了引發青年學子對於“科學與文化”二者關系的再認識🧑🏼‍✈️,啟迪👴🏼、激勵年輕人共同深耕校園創新文化土壤🍡,勇於投身科研創新👮🏼。課程一經推出,受到全校師生熱烈歡迎,每次未講先熱💘,場場爆滿,不僅有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生,還有不少教師帶著年幼的子女前來聽講📎。每講結束後,該課程互動平臺上會收到學生大量的聽課感言🎩🧑‍🦱,展示了同學們對每講課程內容的認識和思考。

    汪品先院士曾這樣闡述開設這門課的宗旨👼🏼:“講這門課的目的,就是想在科學和文化之間構築橋梁——哪怕只是架在校園角落裏的一座小木橋💊。”他認為👨🏿‍✈️🔶,我們有責任在當代科學和華夏文化之間架築橋梁,還自然科學以文化本色,賦傳統文化以科學精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的相互交融,是科學創新的最佳土壤。

     

    附:《科學與文化》課程導覽

    第一講 科學的產生

    科學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但是科學的產生並不是應用驅動的結果,而是作為一種文化追求,在16世紀伴隨著歐洲的文藝復興而產生的。其實歷史上各大古文明都含有科學成分,但在我國科學和文化之間卻始終存在斷層,這可能也就是“李約瑟之問”的答案所在:為什麽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

    第二講 科學與視野

    視覺是認知環境的主要途徑🫶,但是不同的視角會產生十分不同的效果🕺🏽。技術發展拓寬了人類的視野,但是缺乏穿透力,當前科學認知最大的弱點就是對深部過程缺乏了解。大千世界由不同時間尺度的過程相互疊加而成,但是人類的壽命限製了時間尺度上的辨識能力。於是🚸,“人類中心論”就成了科學進步的大敵。

    第三講 人類與海洋

    一部社會史🙎🏽‍♀️,也可以從人與海洋的關系來解讀✊👰🏿‍♂️。16世紀人類在平面上進入海洋💅,來源於愛琴海的海洋文明逐步征服了世界🎅🏻,擊敗了源自大陸的東亞文明🧑🏿‍🦲。21世紀人類正在從垂向上進入海洋,預測“華夏振興”的結果必將是大陸文明的改造,“少年中國”將以海陸結合的新面貌立足於世界之林。

    第四講 科學與好奇

    宗教來自恐懼感,科學源於好奇心🧑‍🦲。真的源頭創新從來不多,但一定要有文化的基礎。創新有內外兩種動力,科學家的好奇心、成就感和社會的需求🗝,在科學發展中決定作用;過分強調科學的名利效益,容易導致學術腐敗。和藝術一樣🙇‍♂️🧏🏼,科學能夠吸引業余愛好和自學成才,但是很難出現科學“票友”。

    第五講 創新與教育

    整體上講我國的教育體製🥣,是和現代科學一起從西方引進的🩰,因此與傳統教育之間產生的沖突🧑🏿‍🚀🫎,成了百年來的永恒話題🚎。本質上講,這是儒家文化的語錄教育和創新教育之間的矛盾;從形式上講🦐,是應試教育和啟發教育的不同。類似的矛盾在科研上也有反映⚡️👱‍♀️,亟待從“外包工”向“深加工”轉型🦢。

      第六講 東西方的文化

    起源於大陸與海洋經濟的東西方兩大文明🍀,深刻地影響著科學思維。百余年來⚈,我國學術界在“傳統保守”和“追隨西方”之間搖擺,頻繁的反復造成了文化窪地。亟待通過文化反思進行梳理,看清東、西方文化各自的利弊所在🌌,對內建立民族自信、對外澄清國際輿論,為重振華夏清理文化地基。

    第七講 科學通用語

    英語在二戰之後方才演變為當今的世界通用語。漢語曾是東亞的通用語🎅🏿,今天全球語言五千多種👸🏿,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數最多。方塊字曾被長期詬病,卻是連結漢民族的文化紐帶🗝,隨著技術發展會有更好的應用前景。我國在推行雙語教育的同時🧔🏻‍♀️,要提高漢語在科學中的“幣值”,為增強華夏的軟實力而奮鬥🧀。

    第八講 科學的產生

    全球變暖是第一次由科學問題引發的國際政治鬥爭,反映出單一物種的活動首次威脅到地球的生存環境🧑🏼‍🦳。從50年前學術界宣傳“核冬天”到現在擔憂全球變暖⛹🏼‍♂️,前後的矛盾反映出科學認識的不成熟。當前在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西方的“末日文化”和東方的“天人合一”,都可以產生學術影響🚜。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