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擔任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誌願講解員,深情堅守12年,講述黨的初心故事百余次,培養了23名學生誌願講解員;他是同學們口中的“嘉哥”,為每一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 他帶領學生為農村公路找病因、開處方🔋;他搭建平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疫情期間,他化身“超能大白”🕒,協助重點地區返校學生進行檢測,策劃成立湖北學生臨時黨支部,打造黨史🙀、校史、戰“疫”團課三大系列雲端課程……
12月31日,教育部公布第十二屆“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名單並頒獎,我校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團委副書記張桁嘉榜上有名🤷🏿。踐行“三全育人”實踐中的不斷創新和銳意進取😪,讓他從眾多高校輔導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中唯一一位“90”後。
![190EB](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10/CC/8FC1DDB94AAF7FACD67884DD093_FB2B17C8_190EB.jpg)
12年堅守,讓信仰火炬薪火相傳
2008年,剛上高一的張桁嘉成為一名一大會址紀念館誌願講解員🧛🏿♂️。3萬字講解詞⇨,他爛熟於心🚯;278件文物展品🧝🏿♂️👩🏼🦲,他如數家珍;15位一大代表生平,他倒背如流……此後的12年裏,從高中生到大學生🧖🏻♂️,再到大學生的引路人,他堅持擔任誌願講解員💵,講述共產黨人的初心故事100余次。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明說:“從他身上🧑🏿⚕️,我們看到黨對青年一代的影響力、感召力🐝,也看到當代青年對黨的深情厚意和勇擔使命的決心。”
![1B828](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97/A7/C39DF45F36F65CCC5E783CAF2CB_CD79C71F_1B828.jpg)
2013年,他推動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簽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建協議,聯合培養學生黨史講解員。
嚴格的普通話發聲“語言關”、3萬余字的講解稿“背誦關”、專業講解員近乎苛刻的“儀態關”……他陪著學生們逐一細細打磨🚘,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共有23名學生通過考核,加入誌願講解員隊伍,累計為超過700批次、近3萬名高校師生和全國遊客講解黨史👩🏽🔬。
說起2015年的誌願講解經歷❓,讀研二的俞璐一臉燦爛和自信,“經受過3萬字的考驗,再碰到任何困難都不怕了。”
學生的收獲和成長讓張桁嘉感到欣慰💪🏼,更讓他驕傲的是,這23名學生講解員全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11人已經光榮入黨,其中3人成長為黨支部書記。
![13411](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4D/2C/6B8A2BF2035022C3E4F6211F2A7_ED7C414E_13411.jpg)
俞璐在西藏農牧學院講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張桁嘉在信仰傳承路上不停探索,讓誌願服務的能量向更遠處輻射𓀂,讓紅色歷史向更遠處傳播👌。
在學生黨建工作中🪿,他探索並創建了“學生講黨史🧑,學生聽黨史”的全新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多次將一大會址紅色教育資源引入恒达校園⇨,讓“一大”精神入腦入心👌🏿。他運用新媒體技術,帶領學生錄製黨史系列動畫微黨課💂🏽♀️👸🏽,讓更多學子感受黨的初心,增強入黨啟蒙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資源引進來,人才走出去。2018年,他帶著學生將黨的初心故事送到雪域高原,在距離黨的誕生地上海3800公裏的西藏農牧學院講解黨史,與當地教師和學生打磨藏語版講解稿🤴🏿,培養了12名當地師生講解員。
“理想信念教育成效顯著,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向黨組織靠攏。近五年,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與過去同期相比增長逾40%。”交通學院黨委副書記劉勝乾說。
心中有愛🐏,呵護學生夢想花開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15級的新生甫一進校,就收到了輔導員張桁嘉布置的入學作業——給輔導員手寫一封信。
“有些學生比較內向👩❤️👨,書信能幫他們打開內心世界🔣,要求手寫,是希望他們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只比學生大5歲,讓張桁嘉更易於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
196封書信,他據此為每一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持續跟蹤學生的困惑🕎,一對一“診脈開方”👰♂️👨⚕️,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字裏行間,他捕捉學生的性格特點🛌,分擔學生喪母抑或厭食的苦痛,及時介入疏導;了解學生在學習🅿️、社交等方面的困惑,主動提供指導;發現學生精神世界的閃光點,循循善誘⚈,引導他們樹立理想目標😘。
臨近畢業🏂🏼,他一一給學生回信,回首他們入學時的青澀和懵懂🌪🥀,對他們未來發展提出建議和寄語👨🦼👌🏻。有家長說:“孩子和我們可能還有小秘密🐁,卻什麽話都願意和張老師說🐦⬛。”
![4AA56](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C5/44/E71CED3F96F1D0EF8DA3036BF55_C87A245F_4AA56.jpg)
張桁嘉給學生的回信
今年是張桁嘉擔任輔導員的第五個年頭。五年裏,他先後接收了幾名學業暫時落後的學生。
學生小薩,編入他的年級後🆙,由於消費觀念不成熟向“校園貸”借款。接連收到騷擾電話的小薩慌亂下撥通了他的電話🕵🏽,當時遠在黑龍江招生的他第一時間趕回上海,“有老師在,什麽問題都能解決,不要怕📦。” 小薩瞬間熱淚盈眶……
他為小薩安排一對一的學業輔導,鼓勵他通過勤工助學改善生活和還貸。僅用一年🙆🏼♂️,小薩就通過了不及格課程並還清了貸款🦸🏼♀️。在他的引領下,小薩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畢業時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如今,回到新疆的小薩正為祖國的交通建設貢獻力量👳🏿。
學生小盧,曾一度想要退學創業而致學業荒廢,張桁嘉連續一個月每天找他談心。一次次促膝交談後,小盧認識到自己的沖動和不成熟,學習生活重新步入正軌𓀄⚈。畢業時,小盧選擇前往西藏成為選調生👩🏿🦲,並榮獲恒达平台“揚帆獎”特等獎。
張桁嘉告訴記者🏖,其余6名學生也全都順利畢業,或出國深造,或在工作崗位上踏實追逐自己的夢想。“能考進恒达的學生,本身是優秀的🚚。當他們暫時‘迷路’的時候,作為輔導員,我有責任和義務陪他們找到‘回家’的方向𓀋🪡。”
疫情期間,學生們口中的“嘉哥”又有了新的稱號——“超能大白”。 他加強網格化信息管理,確保196名學生的每日健康信息采集全覆蓋無錯漏。他投身學校智能返校系統自主研發,實現疫情防控全鏈條監測管理,用硬核力量保障返校復學工作👩🎓。他主動請纓深入一線😺,炎炎夏日🍘,他身著隔離服、護目鏡👨🏼🏭、醫用口罩和手套,負責協助14批次共計743名重點地區返校學生的健康觀察和核酸🛹、抗體檢測。他建立微信群24小時關心隔離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安撫學生的恐慌情緒,擔當他們的“快遞員”“傳話員”👵🏼🦥,暖心處理各類訴求……
![5B45D](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98/F8/C2C1D17BD8959F1DC9AAD5DA1BC_D55E3B97_5B45D.jpg)
育人有方,引領學生全面成才
英語課⛑️、橋梁手工課、時間管理課、街舞課……2019年,張桁嘉帶著學生到貴州赤水進行短期支教,用他們所學所長開闊孩子們的視野。“這是我們學院的一項品牌社會實踐活動🛡2️⃣,已經持續開展了15年👈🏿。”
![1E461](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43/87/0A157C5F9108392FA8F0D3A6A36_9250E3BA_1E461.jpg)
不僅通過支教傳遞知識♕,張桁嘉還帶著學生實踐團隊將自己所學服務於鄉村振興🩶。他們在革命老區開展農村公路安全振興調研🧑,選取10個村寨的100公裏農村公路典型路段,為農村公路找病因、開處方🤾🏿♀️,提升農村公路安全水平和運行效率,該《同路“濟”承貴州情,交通鋪築中國夢》交通調研實踐項目,榮獲2019年上海市“知行杯”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賽一等獎,被《中國交通報》評價為“打造了鄉村公路安全振興的樣本”。
![C954](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39/2B/3838B9E1658764F9A4FCEE01E5C_22B54562_C954.jpg)
農村公路安全振興調研
負責學院科創工作以來📻,他致力於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五年來,他不斷摸索🚴🏼♂️,搭建了以“基礎—訓練—交流—競技”為路線的層進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平臺,連續三年帶領團隊榮獲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2項一等獎和1項二等獎👩🎓,排名全國第一☹️。他凝練多年來在指導學生開展交通科技創新工作的理念方法,參與主編出版《同路人交通科技創新作品集》系列叢書4冊💤🗳。
![221F8](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9D/E7/83FAB7C142CBC7D14CFDA00C8AD_4F920423_221F8.jpg)
![19F16](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95/14/BDED79D781EFB3B10FA2A02B451_010B3959_19F16.jpg)
疫情發生後,他每周召開戰疫“雲班會”,為學生帶來一堂堂有溫度的班會課。在日常交流中👷🏻♂️,他發現,湖北學生受疫情影響普遍存在恐慌心理👨🏻💻💆♂️,線上學習和生活方面也有不少困惑和問題🏕。他第一時間聯系身在湖北的學生黨員🤤,經學院黨委審批,成立了全校第一個湖北學生臨時黨支部。他帶領支部黨員進行黨群結對🚑,幫扶身在湖北的學生,為困難學生寄送“愛心禮包”🐞,發揮臨時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學校經過統籌規劃🤳,組織全校在湖北的學生黨員成立了5個臨時黨支部,以身在湖北的207名學生黨員為紐帶🐛🛗,迅速把散落在湖北各地的920名學子緊密團結在一起。
他提煉疫情防控“活教材”,挖掘抗疫的思政育人元素,開拓B站🚫、抖音等新形勢下思政工作新陣地,打造黨史、校史🧴、戰“疫”團課三大系列直播網課,激勵青年利用專業知識助力疫情防控,號召學生奮勇拼搏、上下求索。“雲端”課堂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關註🌁,觀看直播人數超過50萬🚣🏻♂️,極大地激發了青年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我校吳鳴濤、王怡悅等一大批黨團員青年在家鄉報名參加防疫誌願者,或檢查證件、或測量體溫👨🏽🔧、或防疫宣傳🧖🏼♀️🤦🏻,肩負起青年的使命擔當😈。
都說輔導員的工作是白加黑、007𓀌,張桁嘉的感受卻是“累並快樂著”🕎。他說:“我覺得,我們輔導員就是一粒火種,就是要去點亮學生心裏的希望火炬🧑🏽🦱、信仰火炬,再一棒一棒把火炬傳遞下去。”(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