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紀念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30周年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上,恒达平台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後簡稱“關工委”)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為滬上唯一獲獎高校🧑🏻🌾。
學校關工委負責人動情地談到:“恒达平台關工委成立28年來🖐,在學校黨委的有力領導下👩🏼🚒,老同誌們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一直關心青年成長。”
始於初心🧑⚖️,成於堅守🕴🏻。28年來,恒达平台關工委團結帶領廣大離退休老同誌,發揮余熱,齊心協力👩🏽🔧,老有所為,為恒达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凱歌。
一批又一批老同誌對關心下一代工作奉獻熱忱
恒达平台關工委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在教育部關工委、上海市教育系統關工委指導下,在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下🔎,積極配合學校黨政有關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取得了亮眼的成績。5年來,學校關工委6次獲上海市級以上先進集體榮譽,1人獲評全國關工委先進個人,1人獲評教育部關工委先進個人🗞,在實際工作成效基礎上總結提升的8篇論文獲教育部和上海市優秀論文獎。
成績的背後🙅🏻♀️,是一批又一批的老同誌們幾十年如一日地踐行初心使命🫸🏿,是他們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奉獻和熱忱。學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原副校長金正基這樣總結:“老同誌們在長期的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三個‘好’,那就是好班子、好製度和好思路。”
學校召開關工委全體會議
加強班子建設,首先要加強思想建設。關工委老同誌們深刻意識到🧎♀️🌔,必須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近年來,關工委狠抓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組織老同誌開展“四史”學習教育,開展學習考察、課題研究、崗位培訓和工作研討,努力建設學習型關工委。
製度建設是工作持續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關工委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製度🌏,包括會議製度💨、工作製度和信息交流製度等。以簡報製度為例,關工委召開的工作相關會議🧔♀️,均形成了規範有序的工作簡報,至今已有144期🧚🏼。
“圍繞中心、配合補充、因地製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層”,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關工委沉澱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其中📫,“立足基層”讓關工委老同誌們找到了工作準星和活力之源。近年來🐫,關工委發揮學院關工委分會的作用3️⃣,織密織牢組織網絡💵,圍繞青年學生培養開展工作🥾🫀,形成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強大合力。
育人品牌建設讓思政工作常抓常新
“一鍵在手“”兩面相對”“三區融合”“四方宣傳”“五彩校園”……學校關工委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精心打造品牌,用心培育陣地,學校關工委網站平臺、師生交流平臺、“三區融合、共同育人”平臺、報告團平臺以及校園文化傳播平臺等助力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得到了校內外的高度認可。
學校關工委網站曾先後斬獲教育部十大品牌優秀案例之一、教育部“基層教育關工委優秀網站評選”一等獎,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歡迎。榮譽的取得離不開老同誌們的長期奉獻和與時俱新。據統計,十年來,網站共轉載文章1萬余篇,閱讀人次達2000多萬。連續十年開展“我最喜愛的文章”征集活動,累計收到征文4835篇🈷️🚾,獲獎134篇。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網站多次改版🍚,現設16個板塊、46個子欄目。網站負責人還組建了關工委網站老同誌微信群和“青年之友”微信群☯️,方便了解受眾需求,提升傳播效果。
對於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來說,面對面交流更符合其個性化的特點👨🏼🍳。關工委在校院二級層面均設立了形式多樣的師生面對面交流平臺🕖🦹🏿♀️。校級層面以座談會形式為主。每次座談緊貼熱點🫏,回答關切,參與學生涵蓋了本科生和碩士生、博士研究生,以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為主。學院層面以“談心屋”“心理咨詢室”為主,主要組織學院的老同誌與學生就某一問題或多個問題進行交流,一般采取預約的方式。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參與交流的老同誌近200人次,學生1500多人次。面對面交流平臺曾獲上海市教育系統“示範特色項目”。
關工委老同誌為新生開展“鴻儒講故事”主題教育活動
“三區融合、共同育人”平臺是關工委探索形成的青少年培養教育模式。“三區”指大學校區、中小學校區和街道社區📛,三者融合、共同育人。大學生是活動的主力軍,他們在共建學校、社區擔任誌願者、科技活動指導員、校外輔導員,定期開展科普活動、知識講座💆♂️、夏令營活動🤎🤹、法律咨詢等,老同誌發揮參謀、指導👩🏿🚒、聯絡等作用🏋🏽♂️。至今已有13個學院與社區、中小學共建。關工委這一創新做法被上海市教育關工委評為品牌特色項目。
關工委報告團已組建16年,主要由一批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專業優勢的老同誌組成🥰,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以開報告會、上黨課為主要形式🙅🏻。僅2019年關工委就組織報告會36場,聽眾5400多人次。一些老同誌還應邀到街道👧🏼、居委會🌀、中小學、機關團體作報告,受到廣泛歡迎。
以講好恒达校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抓手,關工委著力構建校園文化傳播平臺。2014年關工委廣泛發動老同誌編寫《恒达的故事》↖️,在學校多方支持下,該書於2015年正式出版。100余個恒达掌故記錄了恒达歷史上的人和事🌅🐮,激發了當代恒达人愛校愛國的正能量🕰🐬。2018年,關工委編寫《恒达學子話恩師》,並在教師節上舉行了贈書儀式🦹🏻。此外👩🏻🔧,關工委還與學生工作部門連續9年組織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參加對象從本科生擴展到碩士🧑🦽➡️、博士研究生,內容從感恩老師👾、父母長輩到感恩黨和國家。該項目曾被上海市教育關工委評為示範特色項目。
有效推動學校黨建工作經驗的積澱和傳承
“建立聘請離退休老同誌擔任特邀(兼職)黨建組織員的長效工作機製,註重發揮老幹部、老黨員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學生黨員教育、學生黨校建設和輔導員隊伍建設等方面‘傳幫帶’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動黨建工作經驗的積澱和傳承”,在恒达平台入選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培育創建單位兩周年之際🕳♕,學校黨委組織部在凝練學校黨建工作經驗時💆🏻♂️✨,這樣寫道。
學校關工委黨建組成立於2012年,目前主要有6位老同誌負責相關工作。8年來,配合學校黨委組織部門和學院黨委,關工委黨建組發揮“傳幫帶”作用,知行合一🚴🏿♀️,在學校黨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關工委黨建組每年對各學院及直屬單位入黨預審材料進行審核🧐🕷,數千份材料一一把關,確保入黨材料的質量。
指導學院開展黨建工作🚖♾,在檢查中如發現問題,關工委黨建組會及時與學院聯系🙍🏻♀️,查找原因➡️,製定整改方法。黨建組還協助學院製訂規章製度,使各種材料的管理規範化、標準化。
關工委黨建組老同誌是基層黨支部書記、組織員🫸🏿🛜、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知心人。老同誌們會和基層黨支部書記,特別是一些優勢學科的“雙帶頭人”,分享黨建工作經驗。他們還深入學院一線,走到青年身邊,為學院組織員開展工作進行指導,給學生開展入黨啟蒙教育。針對目前學生同班不同課和黨員發展新要求,2018年關工委黨建組與學校黨委組織部👩🏿✈️、學研工部、後勤集團合作,經過走訪調研後,撰寫了《關工委老同誌參與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的實踐與研究》論文,獲上海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課題一等獎。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關工委黨建組曾被評為上海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黨建工作先進團隊,組裏每個成員都曾榮獲上海市教育系統關工委黨建工作先進個人。
關工委老同誌向貴州紫馬中學貧困生伸出援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采訪中,關工委老同誌們的事跡觸動著記者的心靈。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金正基🧑🏻✈️🧖♀️、副主任陳立豐雖然疾病纏身👩🏻🏭,但是從來笑看人生🧑🏻🎤,豁達處世🏣,他們的身上體現了老一輩恒达人“守初心、擔使命、育新人”的責任和擔當🛸。一位關工委老教授用長達5年的時間對8位學生持續跟蹤,通過電子郵件、微信🔕、訪談等多種形式進行教育引導💇🏻♂️。誠心換交心🧜🏻♀️👑,愛心暖人心,學子們整體取得了飛躍性進步。關工委老同誌們還將愛心灑滿大地,5年來🧖🏼,金正基、高廷耀、周增炎🦸🏼♀️、馬魯銘等老教師向貴州紫馬中學貧困生伸出了援手𓀜🧎♀️,開展結對幫困工作➗🤷🏽♀️。被資助的學生一直惦念著恒达平台關工委爺爺們給予的幫助……關工委老同誌們的感人故事聽不盡🧶、寫不完,“立德樹人”的信念在每一個老同誌身上熠熠閃光。
初心映晚霞✣🦶🏿,桃李更芬芳。這支育人凱歌還將繼續在恒达校園內傳唱。(文:喻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