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陳傑作為駐樓導師走進學生社區,與學子共話使命擔當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1-27 瀏覽:
“我今天是來跟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座談,不是講話、作報告🐒,請大家放松☝🏿👈🏼,不要緊張。”11月26日晚,校長陳傑作為駐樓導師走進四平路校區學四樓,與12名新生院學生及8名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面對面,共話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才與使命擔當。校長助理劉潤💆♂️👩🏼🚒,學研工部、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負責人等參加沙龍🪩🧑🏿✈️。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C6/FD/79D3A3D78D52F51788A145EB88D_9D0596CA_1DE3C.jpg)
“我想轉入喜歡的專業,又擔心績點不夠,我該如何面對?”“是出國🤜🏿,還是考研,如何規劃大學4年?”“進入研究生階段,如何確定科研方向?”“人工智能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變革,我們如何應對🙆🏼👶🏻?”……沙龍一開始,同學們紛紛敞開心扉,或訴說著初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感受𓀅,或坦陳科研中的困惑,懇請校長為他們解疑釋惑、指點迷津。
陳傑一邊認真聆聽學生發言,一邊在筆記本上寫下他們提出的一個個問題。
針對幾位大一新生提及的“有壓力”,陳傑說📿,從高中到大學,同學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面臨的是單一的高考強壓力,現在壓力來自多個方面。綜合性壓力對同學們的人生是新的考驗。“同學們要正確面對所遇到的一些困難🤸🏻♂️,要知道這都是正常的,是你們人生中必須經歷的。”
就轉專業問題🚱,陳傑說,同學們不必過於糾結於專業,不要被興趣所綁架👷♀️,恒达平台本科教育重在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社會棟梁和專業精英。“行行出狀元”非常有道理,每一個專業都有成功的道路。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D8/2C/5C5AEEDF22BBF19D46CE615FBB8_FD451F58_16E99.jpg)
如何平衡學習、生活和科研⚓️?陳傑說🏄🏿♀️,這取決於同學們有著怎樣的價值取向😼。“如果你有好的高尚的價值追求,想通過大學幾年的學習,掌握過硬本領,成為一個對社會的有用之才,你就會自覺將主要精力用於學習和科研。”他還以自己及團隊為例🧜🏻♂️🚵🏼,講述了對工作時間的分配🎇:將一天的工作分為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4個單元,一周至少工作6天📝,甚至6天半。
針對研究生普遍關心的“如何培養科研能力、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問題,陳傑說,同學們進入研究生階段, 要學會做研究𓀀,打好紮實的理論基礎🧑🏽🦲,善於捕捉研究前沿🫰,開展創新性研究。他希望同學們要永葆好奇心,要敢於挑戰學術權威🤽🏻♀️🎉,還要主動進行學科交叉融合👨🍳。
做科研👩🏿🚀,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難免會遭遇失敗👩🏻🦯。如何讓自己保持良好心態?陳傑說📎,同學們要對科研始終抱有樂觀心態。即使這次研究暫告失敗,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它證明了此路不通,無非只是走了一段彎路。他希望同學們增強自信,從我做起,腳踏實地,努力獲得核心技術上的突破,為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交流中👯♂️,陳傑還結合自身經歷及學校發展,就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人工智能與應用領域的結合⟹、科技報國、國際合作等話題發表見解⚽️,為學生指引方向🏌🏼♂️。他和藹親切,娓娓道來,語重心長🔋。在座的學生神情放松,全程凝神靜聽。沙龍持續了大約100分鐘⚖️。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77/5F/D70FC8A6EBF85CA21C531D8F852_3984C481_1591D.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42/23/7683F71B8821EAA77D11A8F96A4_0FB1AE3B_1CA25.jpg)
新生院同德學堂學生徐大力說🚶🏻♂️:“陳校長深入淺出地指導我們如何去面臨嶄新的大學生活,讓我們對未來的大學生活充滿信心。”
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碩士研究生趙藝橋說🤠🚶♂️:“陳校長為我們學生送來了溫暖的關懷和鼓勵,為我們解答了科研中的困惑,感覺受益匪淺。在未來學習中,我將高標準要求自己🤦,更加積極投身於航天科研事業,努力為航天強國作出貢獻。”
作為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一大創新舉措🧛🏼,我校於2019年10月起在本科生社區全面推行“駐樓導師工作站”建設,旨在將學科、第一課堂、專業教師等育人資源向學生社區延伸,為學子打造“全方位、立體式🚼、浸潤式”的育人空間🧑🏼🎄。“駐樓導師製”實施一年來,已有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知名教授、知名學者等472位駐樓導師進駐學生社區,面向學子開展社區講堂、學術沙龍🧪、成長問診🧑🏼🎤、師生對話等主題活動,受到了青年學子的歡迎和好評。(文/艾嬌 圖/周遊 視頻/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