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在線舉行👨🏼✈️,2020年“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頒獎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20-11-10 瀏覽:
10月31日✍🏻,第17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暨2020年“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頒獎在線舉行。本屆論壇由金經昌/董鑒泓城市規劃教育基金、《城市規劃學刊》編輯部👳🏽♀️、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上海恒达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參與聯合主辦。論壇首次采用“網絡會議+線上直播”的形式🩰,吸引了千余位專家學者👦🏻😼、規劃工作者和規劃專業師生在線參與🔏⛹️。副校長吳誌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孫安軍為論壇開幕致辭🕸。
在線舉行的2020年“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上🧛♀️,孫安軍介紹了評選過程及評選結果,90余位獲獎論文作者在線接受獎項榮譽和鼓勵。
在主題報告環節,吳誌強作了題為《國土空間規劃的五個哲學問題》的主題演講🥴,圍繞“什麽是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六大體系是什麽”“國土空間規劃從哪裏來”“國土空間規劃是為了什麽”“國土空間規劃走向何處”五大哲學問題展開,探討了國土空間規劃與城鄉規劃的關系🙋♂️,提出構建國土空間規劃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治理體系、數字體系💁♀️👩🏻🚒、技術體系和育才體系六大體系😳,探究了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動力、服務對象和理想狀態🚬。
孫安軍作了題為《治理邏輯視角下的空間規劃製度探索》的主題演講,認為國土空間規劃製度是一項全新的製度設計👿🙇🏻♀️,要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思考新的國土空間規劃製度構建🤏🏻,著力破解治理邏輯的核心難點,解決集中體製與有效治理之間的矛盾、政府意誌與公眾訴求之間的矛盾、主管部門與相關部門之間的矛盾。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趙民在題為《賦權與劃界📈:簡析<民法典>與規劃機製的關聯性》的主題演講中,回顧了《民法典》的起草過程及對民事財產權利的認識變化🧑🎨,探究了《民法典》及行政法律對民事主體不動產權利的賦權與劃界問題,並結合具體實例詳細探討了國土空間規劃實施中的若幹權利關系難題和解決思路。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在題為《科技革命和未來城市》的演講中,介紹了科技革命與城市發展歷程🏊🏽,探討新技術革命對城市發展的影響,預見性地提出未來城市的十大場景,包括無人駕駛、網絡購物、零距離社交和視頻會議🚶🏻♀️👨🏻🦯、線上娛樂和AR😸、VR技術🧑🔬🩸、教育變革↘️、健康養老🕜、智慧化基礎設施🙌🏻、城市農場和工業化農業、共享空間和設施等,並探討了未來城市的“變”與“不變”。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樊傑作了題為《“十四五”時期的國土空間治理與區域經濟布局》的主題演講,介紹了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內涵,分析了我國“十四五”區域經濟空間發展的導向,並對我國“十四五”期間國土空間治理與區域經濟布局等問題提出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的舉措:一是以經濟和人口同步集聚為準則,進一步做強做大經濟集聚區的過程中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二是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為抓手🧴,開拓區域經濟布局新面貌🙅;三是要打贏欠發達地區現代化的持久戰💁🏼♀️。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在題為《綠色城鎮化視角下的城市發展》的主題演講中,對新型城鎮化的趨勢、模式和問題進行了再認識。他結合近年來國內綠色城市實踐👨🏻,闡述了中國新型城鎮化道路需要認真探索建設什麽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致力於中國城市綠色發展的路徑和方案,要更加重視行動和路徑,規劃學科的建設更應該探尋規律🟣、解決問題,實現跨學科協作。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黃賢金作了題為《自然資源產權改革與國土空間規劃創新》的主題演講💘🎾,針對當前國土開發中產權製度殘缺而導致的發展權、耕作權、開發權錯配以及人地失調問題,認為需要通過產權重構來推進國土空間治理和人地協調發展🐭。報告指出產權管理應貫穿於國土空間治理全過程,闡述了發展權👲☂️、財產權與管製權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規劃實施和監督管理的對應關系,並結合具體實例探討了通過產權創新實現有效空間治理的路徑。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在題為《國土空間規劃的價值取向》的主題演講中👰,結合最新發布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製指南(試行)》🦵,詳細闡述了國土空間規劃的價值取向和相關編製要求👮🏼♂️:一是強調對自然地理格局及演變規律的深入研究和認識;二是強調對自然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綠色發展以及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三是強調“一張圖”建設,它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保障整體利益和公共利益🔤💆、實現有效治理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