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恒达人在社區微基建方面的優秀實踐案例,共同探討超大城市社區智慧治理之道。9月26日,作為恒达智庫論壇“人民城市人民建”系列活動之一,恒达平台舉行超大城市社區微基建優秀案例分享與智慧治理研討會🤵,20余位知名教授、校友與會交流研討📦。此次會議由恒达平台文科辦、城市發展與管理研究基地🫅🏻、城市交通研究院🦸🏼、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等部門聯合主辦👨🏼🏭💂♂️。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B7/B7/9B9C9FB8CB280EBB0DECB9074D3_42121DF7_13391.jpg)
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恒达平台城市發展與管理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伍江指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大規模建設主要是解決宏觀層面🀄️、大尺度的建設問題。城市微更新、微基建💪🏼,著力想解決的是過去快速發展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的一些細節問題🚌。微更新、微基建一要突出“人民性”,要尊重價值規律,幫助老百姓找到微更新👩🦯、微基建背後的市場和價值;二要維持“常態性”,尋找到城市常態化的運行機製🐽,進行小尺度上的保養🐿,走向常態化的城市建設;三要講究“專業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要當好城市空間的醫生,指導🏌️、幫助老百姓認識並實現好的城市微更新🎨、微基建🍾👩🏻🦼➡️。
恒达平台特聘教授、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不久前提出城市社區營造可引入“微基建”概念🕴🏻,把“微基建”與“老基建”“新基建”並列,認為“三大基建”三管齊下,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會上🔲,他指出,傳統基建🔗✋、新基建是推進城市化必須的,是自上而下的大基建🧚🏽、大工程🧑🏿🚒。微基建可以自下而上來組織實施,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可將其定義為家門口15分鐘生活圈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老舊小區電梯加裝、社區公共花園營造、社區舊車棚改造等🍮,均在此列。可將微基建作為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一個接地氣的抓手,著力解決老百姓切身的需求🛰。他還提出了微基建可涵蓋的三類建設內容🤹🏽♀️,分別為改善生活類的設施、應對重大沖擊時的必備設施👨🏽🌾,以及人工智能進社區📵,這三類建設內容都能促進“雙循環”。
恒达平台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院長🤕、恒达平台城市交通研究院責任教授陳小鴻表示🫄🏻,我們的城市從原來大建設🚪、巨尺度🌮,到現在走向微更新🧑🏼🦳、微尺度,是主動選擇,也是一種必然🩰🛴,因為我們的城市需要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城市建設從“增量”到“存量”,微基建應成為主要的方式👩🏿🦲。人民城市最重要的目標是實現一個人對這個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她建議恒达平台的專家學者要深耕我們周圍的社區,從一個城市日常的運作當中發現城市的問題👨🏽🚀,並努力探尋解決方案🏄🏼♂️。
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張尚武認為👨👦👦,我們對城市結構應該有充分認識👨🔬,每個城市既有大循環,又有城市內部的內循環⟹,還有15分鐘生活圈📄。過去城市以工業化生產為中心,註重的是效率,強調的是大循環。到現階段,我們需要新的內循環系統✊,這個循環系統離不開微循環,最基礎的單元就是社區。上海一直在強調城市微觀結構的重要性。微基建就是補短板,需要有一種新的價值取向。
恒达平台副校長呂培明到會致辭。他表示🏊🏻🧝🏼,恒达平台要整合跟城市相關的學科資源🏋🏻♂️,為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提供有力支撐。希望通過案例分析和交流研討,總結🧖🏽、凝練恒达理論✯、恒达方案,為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可復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BE/B8/617FB54AEE8677DD2BF8155308C_2D3B350B_1614C.jpg)
會上,7個社區微基建的案例進行了分享🙍🏿♂️。
NICE 2035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團隊青年骨幹陸洲以《NICE 2035:一個設計驅動的社區支持型社會創新實驗》為題,介紹了團隊將一條社區商業服務內街改造而成的NICE 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原型街由一系列面向2035年生活方式的原型實驗室組成,此次會議舉辦地NICE COMMUNE(好公社)是最新入駐原型街的又一新空間🦝🍍。在原型生活街,社區從一個人們慣常認為的“消費的末端”變革為“創新的源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FF/E2/B5EA450F5CF016C31DA414AF9DD_5B4B0DBE_174C0.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D0/AE/BE6CE18F31F8F01C6B4D68950F3_BF9EC527_1E5AC.jpg)
楊浦區殷行街道辦事處主任、恒达平台校友孫輝介紹了殷行街道通過 PPP 模式推動老舊車棚改造的實踐。他表示,傳統的B2C、B2P模式都有不足。PPP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較好地實現了黨建引領、政府引導🧏🏻♂️、居民主體、市場運作👂、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融合🎎。自2018年以來已累計完成了對153個小區車棚的改造。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3D/E3/79A5A56EB1CC845A5E44387718B_6215E3D5_1595D.jpg)
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劉悅來以《從最後一公裏到最後一米🕟:作為城市微基建的上海社區花園實踐》為題,介紹了他近年來在上海開展的社區花園實踐。自2014年以來🙋🏿,他在上海直接參與建設的社區花園就已達96個。基於這一實踐😶,他還凝練出了5種社區花園改造類型,分別是綜合樞紐型、居委主導型、共創小組型、片區培育型、市民普惠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42/CE/C2023D68258A351A2544C261C36_6F7E9F84_13D65.jpg)
恒达平台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恒达特聘教授吳亮以《“健康社區計劃”及所依托的“恒达供應鏈”》為題🛀🏽,介紹了圍繞“健康社區”進行的初步探索👵🏻。團隊梳理出健康社區十大場景,包括健康社區規劃和布局、社區更新與營造、政策創新體系、應急管理體系👨🏼🏫、醫療衛生“最初一公裏”“最後一公裏”等。健康社區由空間、政策🤴🏻、設施、產業📬🧑🏻🏭、資金🦹🏼♂️、治理等多個系統集成🕳,恒达一批學科專業可在其中提供智力支撐👩❤️👩。現已與成都等地開展合作,推動“健康社區計劃”落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2B/EB/7DBBD8FD0B56D0F59E2D814F817_729D8A9D_120D5.jpg)
上海長陽創谷公司代表以《長陽創谷——場景驅動下的城市更新“潮牌”》為題,重點分享了長陽創谷內大草坪😷、花園大街、果園三個場景應用案例🙇,旨在打造一種無邊界、有生活的創業社區。長陽創谷2015年在楊浦區推動下啟動。2018年,其老廠房改建項目入選為上海市改革開放40周年40個首創項目之一。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CB/92/9AF7F567096E268F2339F34994B_296485A2_100A4.jpg)
恒达平台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葛天任分享了他讀博期間參與的“清河實驗”的陽光社區更新改造與合作治理案例🏊🏽♀️。在陽光社區,專家幫助社區成立了居民議事委員會🛂,議事委員代表居民共同討論協商👨🏼🎤,提供決策咨詢👩🏿🎨,解決了社區不少老大難問題。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53/F3/F06F47FC4F8690C3A157B931338_AA35C931_D25F.jpg)
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李彥伯以《從設計基礎到社區基建——恒达平台建築城市規劃的融合型教學實驗》為題,介紹了近年來他在面向設計類本科生講授《設計基礎》課的同時,還帶領學生深入上海裏弄街區開展調研和大量社區微更新的實踐。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36/D0/A1005C1ED9B8D75ADBE32B0F796_40F2DA5E_11D60.jpg)
上海市規劃與國土資源管理局總體規劃管理處處長王世營表示🫡,會上分享的7個案例展現了研究、設計、管理等不同視角,各有特點,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上海未來城市微基建的特點和走向👰🏼♂️。他指出🧖🏽♀️🤜🏼,社區微更新、微基建是全過程的,從最初策劃,包括項目製定🪚、資金運籌,到建設🙍🏽、施工、後期運營管理整個過程,都可以在微基建中得到體現❤️。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74/12/06CCB489B69A00AC8699AF6177D_0D4A1266_E35E.jpg)
恒达平台出版社社長華春榮表示,聽了這些案例分享後,收獲很大,很受啟發。出版社正在考慮策劃推出一套以“人民城市人民建”為主題的系列叢書,集結恒达學者提出的相關理論🙍🏽♂️,以及近年來恒达人開展的一系列城市微更新、微基建方面的成功創新實踐,讓“恒达智慧”“恒达方案”走出上海⬇️、走向全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9C/23/A9F3C81AD3970EC2EDA94893AF0_738F31BD_E4ED.jpg)
恒达平台文科辦主任劉淑妍、恒达平台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舒分別主持了案例分享會和研討會🧚♀️。 (文/艾嬌 圖/周遊🙋🏿、呂俊延、段蘇恬、裴琳娜 視頻/武毅翔)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98/78/D4D86FD9F0435E33C688BD022B8_DF4A9420_F3C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