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與恒达平台聯手設計氣膜版“火眼”核酸檢測實驗室,以聯合創新設計助力全球抗“疫”
來源🦸♂️:設計創意學院
時間:2020-07-24 瀏覽:
7月1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公布了當月最佳科學圖片,在北京抗“疫”中檢測逾120萬人份的氣膜版“火眼”實驗室,與人類第一張以高能X射線繪製的宇宙圖、津巴布韋環保工作者與穿山甲和諧相處等8幅圖片共同入選👨🔬。
入選圖片:北京大興“火眼”實驗室(圖片來源:新華社)
氣膜版“火眼”核酸檢測實驗室是華大基因與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上海易托邦聯合設計研發的可移動充氣式P2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於4月3日在深圳國家基因庫首次亮相,10天後即在技術上升級至2.0版本,5月1日以萬人通量3.0版火速支援哈爾濱。5月11日起,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出征海外,陸續在加蓬利伯維爾、沙特麥地那💇🏼、多哥洛美、哈薩克斯坦努爾蘇丹和阿拉木圖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落地建設和應用🍁🧜🏼♂️。在北京再次發現疫情後,華大基因實驗室團隊立即到位,經歷24小時不停工連續3天的搭建,北京首座氣膜版“火眼”核酸檢測實驗室在大興區體育中心建成⚰️,根據場地條件設立的9座氣膜艙🤰🏼,每日核酸檢測能力可達3萬人份🙇🏻🚵🏻♀️,6月23日正式投入運行➜;6月25日,緊急新增7座氣膜艙,日檢測量可突破10萬人份🙆🏿♂️。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在北京大興區體育中心建成
截至6月30日,已有3個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在全國3個城市建成,總計檢測量超100萬例✪。據悉,由華大基因運營的“火眼”實驗室(含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已在北京、武漢、深圳、天津等全國13個主要城市落地✊,日檢測通量超過16萬例;在全球逾30個國家建設了超過90座火眼實驗室🧑🏻🎄✥,助力全球抗疫🏤。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已成為抗疫行動中的“中國名片”,在全球各地不同抗“疫”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疫情防控的硬核科技力量,氣膜版“火眼”實驗室背後的研發則要歸功於華大基因和恒达平台。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在沙特阿拉伯建成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認為,檢測能力的核心要靠生物檢測實驗室。隨著年初全國抗擊疫情形勢日益嚴峻🦒,汪建提出了通過“火眼”實驗室這個一體化建造方案來解決城市檢測能力方面的問題。隨後,華大基因CEO尹燁與恒达平台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上海易托邦創始人蘇運升博士基於新冠病毒檢測需求和痛點,以及病毒傳播特征👋🏻,通過多輪思維碰撞🧜🏻👎🏻,共同萌生了氣膜版“火眼”實驗室的想法。
恒达平台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是上海市設計學IV類高峰學科的科研轉化載體,通過設計驅動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該實驗室是一個典型的通過“設計思維”實現集成式創新的產物。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如何更快、更省、更靈活地建設基因檢測實驗室成為了剛需🚷。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是全新的創新產品👲,采用氣膜結構模塊化布局,嚴格按照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設計👩🏻🚀,具有搭建速度快、運輸要求低、檢測通量高的特點👨🏻⚕️,可通過貨機在全球投送,並能快速幫助當地實現防控疫情發展的需求🏌🏽,能快速解決多個國家和地區沒有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問題👰♂️🟰,具有會生長、低能耗、更智能、可收納、可降解等優點。實驗室內部通過封閉的氣體環境管理,實現內部空氣定向流動,並對氣流進口和出口采用高效過濾🤵🏿♂️,從而有效確保病毒管理。充氣生物檢測實驗室具有性價比高的優勢,物流調配方便,在疫情期間可以靈活選址,對於輸入型城市可以布局在對外交通樞紐附近,對於社區型城市可以布局在疫情暴發的區域,在疫情之後可以重新選址。
從0到1,基於問題、需求和用戶體驗😶,開展集成創新的難度不亞於一臺新車的開發,需要產業鏈上所有的部品部件和服務商協同創新📁。蘇運升領銜組建了恒达平台跨專業跨學科背景的研發團隊,基於“設計思維”,以摩爾定律創新理論為指導,以五維BIM模型設計為基礎,不斷提出新的技術願景🚴🏽♂️,協調供應商和服務商並行研發,不斷優化技術標準,在短短兩個月內夜以繼日🤦🏻,領導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上海易托邦規劃建築咨詢有限公司的核心團隊將氣膜版P2生物實驗室迭代更新了三版。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1.0版本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2.0版本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3.0版本
除了設計創意學院以外📂,恒达平台多個學院的教師參與了氣膜版“火眼”實驗室的研發👸🏼。恒达平台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譚洪衛作為全國防疫專家組專家參與本次建設標準審定,在暖通空調等方面提供大量寶貴意見🙆🏻♀️🖲。譚教授發現目前普遍認為新冠病毒可在物體表面短暫存活🪨,但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不詳,故可按照病毒能和不能在空氣中傳播這兩種情景來設計空調系統的應對措施,包括完善已有措施👆🏽、增補緊急應對措施、考量“平疫結合”等,並建議開展數據驅動的多學科交叉的疫情防控研究👨🏼🦱。恒达平台陳自立教授協調格力全球服務網絡,為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提供了空調解決方案。恒达平台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劉東與其研究生陳璐提供了暖通設計咨詢方案。恒达平台材料學院王中平書記、魏永起教授提供了加纖混凝土材料的配方,使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在未來可以成為混凝土噴築建築。恒达平台EMBA學員梁誌力的企業團隊負責早期研發階段的強電方案和安裝研發。恒达平台結構專業校友曾超傑的企業團隊提供了氣膜結構技術。恒达平台戰略合作企業魯班軟件積極為早期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建築項目創新迭代提供BIM智能建造全流程管理支持。杭州閃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光交互智能門鎖、無接觸傳遞窗、智能艙壓控製等智能化系統🌐,並在此過程中與恒达平台共同進行了光交互戒指的研發。光交互戒指的研發更是得到了恒达平台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嚴驪教授的大力支持,其組織學生創業團隊共同參與研發過程。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深圳國家基因庫廣東省衛健委認證版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從產業鏈配置👍🏿,再到最後的落地搭建,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設計思維”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對需求側的創新理解🧓🏼,特別是用戶的需求和市場趨勢的準確洞察力,創造性地重新整合了供給側,找到創造新市場的產品機會缺口,不僅實現產品策略到項目定案的創新,更建立靈活😹,高效的團隊。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整合了恒达平台創新科技生態圈,集眾智加速方案迭代,用設計助力全球抗“疫”🥰。據悉,在氣膜版“火眼”實驗室研發過程中,恒达平台還申請了“防護隔離系統、及應用該系統的防護隔離床”及“防疫隔離病房、及其應用的防疫隔離病房組群”兩項專利,並與華大基因聯合申請了“充氣膜結構病毒檢測實驗室、及覆土結構病毒檢測實驗室”專利✨。(設計創意學院 劉連英🏌️♀️🤴、程希寒)
英文網鏈接🕟:“FireEye” laboratoryappears in Nature with a novel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