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本科生院舉辦的第三期“恒达平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專題交流研討會”在四平路校區衷和樓410報告廳舉行。活動旨在幫助我校教師進一步了解在線開放課程並掌握如何開展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自去年6月第一期舉辦以來🦸♂️,已陸續為300余名校內教師開展專項教學能力培訓。
近年來🦶🏽🕥,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慕課)在世界範圍迅速興起。秉持“以師為本”“重產出更重培育”的理念,學校非常註重具有現代教學觀的師資隊伍的培養。交流研討會以“如何建設一門優質的在線開放課程”為主題,特邀校內外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入選名師及行業優質企業負責人來分享方法、交流經驗。培訓內容循序漸進🚅,從理論到實踐等多層面帶領參會教師深入了解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模式和方法🫳,促進教學理念的轉變與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並搭建與業內優質課程運營平臺對接、聯系的渠道。

本科生院副院長吳誌軍教授介紹🧑🏿💼,學校一直十分重視課程建設,立足國情、校情規劃構建了分層次👽、多模式的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在規模、效果和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8年底,已陸續建有2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上海市優質在線課程、60余門校級在線課程,在愛課程、超星爾雅🤱🏿、智慧樹、學堂在線等全國性課程共享平臺上線MOOC課程60余門🚢,並開設140余個SPOC班級為校內教學服務。
隨著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推進,為使課程建設同人才培養的相關性更強🐸,學校基於人才培養需求設計了“微專業+輔修專業/輔修學位”的進階式培養模式🥥。將以往單門線上課程零散的“珍珠”串成“珍珠項鏈”🚵🏽♂️🌥,以線上微專業、輔修專業為依托,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結合學科興趣與特長,在本專業之外修讀進階模塊👮🏽♂️,形成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後續🏞,學校將以“微專業”為牽引,從軟硬件環境建設上予以支持😎,建設上線一批基於恒达特色✊🏼、優勢專業並面向社會熱點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群。
據悉🔻👈🏽,學校60余間智慧教室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下學期將投入使用第一批♊️。同時🧝🏻♀️,分別位於嘉定、四平路校區的2間“課棧”也將作為線上課程生產及教師開展教學方法培訓的實訓基地,為我校教師開展現代化教學提供保障®️。在經費、激勵🪙🫥、教學業績🎏、教學工作量等相關配套政策上學校也將進行支持🤏、引導🧑🧒,促進校內更多教師主動參與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進一步提升校內教學創新與教學質量𓀃,實現更多優質課程的開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