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汪品先院士為青年學子解讀“科學與視野”

來源:   時間✊👼:2017-04-19  瀏覽:

      一直以來,人類面對自然與科學➗,時間和空間上的拓展都受到諸多限製,尤其“人類中心觀”是認知世界的大敵👷🏼‍♀️,那麽我們該如何理解與突破呢🍋‍🟩?4月18日晚,汪品先院士繼續講授《科學、文化與海洋》第四講:“科學與視野——時空的跨度和認識的深度”。
      汪院士以科學與視野為主題旁征博引👩‍🏭♔,由淺入深,針對性地分剖離析🐣。他從人與馬視角與視覺的不同,引出視野會決定人的感受與認知🚵🧔,所以在了解世界時,必須承認自我時空尺度的局限性。他說,其實人類相對於時間域與空間域都顯得異常渺小,不能只從自己的視覺和視角出發,否則很多事情就難以理解⟹🧖🏼,而科學的發展就是視野的拓展過程👩🏻‍💻。

aaaaaaa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汪先生引用蘇東坡的詩指出不同的視角能產生不同的效果,舉例如地圖裏通常習慣上北下南,大家也都墨守成規,而澳大利亞的一個藝術家偏偏將南極朝上🙋🏻‍♀️,還因此獲得專利,實際上這便是視角的差別。他說“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原因在於視野的擴大,強調大科學要求大的視野和大的實驗,應該不斷拓展自己的眼光💁🏿‍♂️。技術進步幫助人類極大拓寬視野,但依舊缺乏透射力,至今我們對地球的深部過程了解甚微。歐盟選擇地中海的深海做實驗室研究中微子,恒达平台目前正積極籌備的海底觀測網🧛,都是用“大尺度”研究“小問題”。

bbbbb

      汪院士還指出,生物間的時間尺度也不相同🪟,各有樂趣📳。人類的壽命雖在最近200年內突飛猛進🎮,仍不能沉浸自己的時間尺度去看待其他生命。他分析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不同時間現象在空間的投影,地球環境是不同時間尺度的循環過程疊加🧘🏼‍♀️、組合形成的復雜系統。“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生命可短以天計;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又日月恒常,人類的認知能力受壽命限製。以回歸線維度為例🙂‍↕️,目前地球的傾角是23度半,但它們是變化的👩🏿‍💼。如1908年臺灣嘉義縣造的回歸線紀念碑🪳,到1996年差了1.2公裏🚦。這是因為地傾角有四萬年的周期🧘🏿‍♂️,可以用來做地質紀年。
      最後📱,汪院士談及人類觀察世界總是從自己的感官出發♔🧎‍♂️‍➡️,“人類中心觀”涉及時間與空間尺度👩🏿‍🎤,是認知世界最大的阻礙🧑🏻‍🌾,當前人類面臨著高技術發展下💇‍♂️,“無用大眾”與精英階層的矛盾。即便人類自封為“萬物之靈”,在地球演化歷史的長河裏👷🏼‍♀️,可能只是匆匆過客。汪院士以哥白尼的“日心說”為例,說明擺脫中心論的重要性,是不斷拓寬視野、逐步克服的過程。
       整個公選課約一個半小時,汪院士準備了精美的圖件,列舉大量的故事並闡釋自己獨到的見解,語言幽默生動,內容兼具深度與廣度✋🏼,鞭辟入裏。汪院士從事科研幾十年,作為海洋科學的執牛耳者,總結的經驗與心得,對剛剛敲入門磚還在追尋科學的年輕學生們,是一筆極寶貴的財富🧛🏻。總之⏩,他強調科學研究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切忌眼高手低📎🌼,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正如汪院士所說,真理是樸素的🫅🏽,科學的路上我們應該多想想!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