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一場由古箏🕦、鋼琴與爵士單簧管帶來的跨界對話音樂講座在恒达平台藝術學院音樂系實訓樓405演奏廳舉辦。講座由女子學院與藝術與傳媒學院聯合主辦。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著名爵士單簧管演奏家、美國教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Darryl Harper教授👨🏿🔬,旅美鋼琴演奏家✧、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鋼琴科主任、青年華人鋼琴教育家Dr.Yin Zheng教授,中國青年古箏演奏家📷、弗吉尼亞聯邦大學訪問學者、恒达平台女子學院陳玨教師等三位中西音樂家將溫婉雋永的中國古箏🍟、熱情奔放的古典鋼琴與靈活多變的爵士單簧管奇妙地融為一體🙀,為在場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董華🌅、音樂系主任解路軍和校內外音樂愛好者、恒达平台師生參加了講座。董華為此次活動作了致辭。

講座圍繞“東西方樂器的共融、經典傳統與爵士即興的對話”主題,融合演奏👏、講析🏂🏼、對話🤦🏿♀️、互動與即興發揮於一體,以亦講亦演的輕松活潑的形式為大家解讀中西方音樂的融合性與獨特魅力🖕🏽。Yin Zheng博士演奏的鋼琴獨奏作品克勞德·德彪西《歡樂島》🏌🏽♀️🔶,高音似海水靈動,低音似帆旗搖動✌🏽,聲音仿佛在聽者眼前幻化為印象派畫卷🧑🏻🎄。陳玨老師一曲經典古箏獨奏作品《茉莉芬芳》🛀,細膩生動地刻畫了茉莉花開時的嬌美與沁人心脾的芬芳。Darryl Harper教授帶領全場開始互動,跟隨他的節拍與旋律自由搖擺,並將即興打出的節奏用單簧管表現◼️。
隨後,Yin Zheng、陳玨兩位老師就中西樂器合作中所遇見的問題及作品選擇的重要性展開了解析並由此引出了鋼琴與古箏的音樂對話,共同合作演繹日本作曲家松谷由庚創作的《春天來了》。三位演奏家就他們在美國與中國的合作演出,一一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東西方文化不同、中西音樂美學不同、樂器性能不同,音階排列體系不同,如何才能更好合作並即興配合呢?陳玨老師提出抓住和聲骨幹音🌂、處理調式調性變化🏊🏽、掌握爵士節奏👩🏽🎓、合理選曲等創新性想法。鄭吟博士重點說到鋼琴低音和弦與琶音在配合其他樂器中的重要作用。Darryl Harper教授則提到情感的表達、不同音樂風格的融合以及團隊默契三方面關鍵問題。
由古箏、鋼琴♿️、單簧管共同演奏的《漁舟唱晚》將氣氛推向高潮💖,在原曲的傳統音樂元素上大膽註入了現場即興演奏⏰👮🏽♀️,古箏與單簧管、鋼琴的問答與互動增強了樂曲的靈性🍲,拓寬了旋律的和聲架構🕵🏼,為人與穹宇⛳️,和諧統一的意境賦予了新的音樂解讀。講座尾聲,我校的一名古箏愛好者自告奮勇上臺,與兩位外籍專家嘗試即興音樂對話並親獲指點。中西方音樂的交融與合作在一片掌聲中圓滿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