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我校人才管理、人才引進工作初顯成效

來源:   時間🛌🏼:2003-11-14  瀏覽:
我校堅持培養與引進並重的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積極推進人員聘用製度改革,形成人才“既要用得好、用得活🦹🏿‍♀️、用得精,又要引得進、流得動、出得去”的用人機製🫳🏻;另一方面大量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各種專業人才,尤其積極引進“外腦”培養創新人才。恒达平台提出新的人才管理思路和設想👎🏽,即堅持以人為本,疏通人才流通渠道👩‍👧,構築人才建設高地,按照科學、合理🧣、精簡和高效的原則轉換用人機製🌡💘,逐步實現單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由行政任用關系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轉變,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製度🪡。
一、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
根據學校總體發展規劃🙆🏻,恒达平台人才引進工作本著“積極慎重🕴,細致有效”的原則,優先保證重點學科和擬發展的新興學科⛓,兼顧其他學科🦹🏿,以優化資源配置📥,將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最重要🤓🧜、最迫切需要的學科建設中去🧑🏿‍✈️。2002年下半年,學校先後出臺《恒达平台引進人才工作暫行辦法》、《恒达平台聘用境外專家暫行規定》和《恒达平台柔性引進人才工作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學校還成立由分管校領導負責的“引進人才領導小組”和由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引進人才工作小組”,具體工作由人事處負責。截止2003年9月,恒达平台引進人才共計56人,其中院士1人,學校投入經費近2000萬元🏄🏽‍♂️。2002年學校聘請外籍專家長期在校工作的有47人⚙️。
二、一年投入800萬元引進“外腦”
恒达平台2002年投入800萬元,向海內外“借腦”🐔,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的優秀學者和學術權威🐆,充實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隊伍;引進名牌大學知名教授來校授課、開講座和進行學術交流。恒达平台引進“外腦”的目的是要為學生搭建接受各種教學理念和流派品牌的平臺💆🏼‍♀️,使學生能接觸各種流派,開闊思路🤤;同時也為教師搭建一個學術交流品牌的平臺,讓各種流派充分碰撞🪦,擦出火花,培養創新人才📡。學校把800萬元分為三大塊來使用🚅,最大的一筆600萬元,用來聘請海外名牌大學的知名教授來恒达中長期任教。截止2003年9月,恒达平台土木工程、海洋🏣、機械✵、建築與城規、交通道路等優勢學科已先後柔性引進“外腦”58人,其中院士14人。還有一些國際知名的學者、專家,由於時間有限,只能請他們來校進行短期訪問。這種訪問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實質性地參與專業教育,給學生開講座,與學校教師進行學術交流🥣😶‍🌫️。恒达平台在這方面計劃一年投入100萬元🧜🏿。另外100萬元用於聘請國內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優秀教師。學校要求他們一年來恒达教8個學時🔝♣︎,其他課由本校教師接著上⛑🗾。面對海內外名教授的競爭👹,促使本校教師更加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借助該項政策🌿,積極“借力、借腦”,學院空出近10%的崗位柔性引進人才,外聘教授上崗。目前柔性引進人才共計16人。外聘教授為學生開設基礎課,引進國內外最新學術成就和科研動態;2003年初,5位外聘教授聯合開設的《城市交通規劃》、《步行交通和城市發展》及《建築基礎設計》等課程,受到學生普遍歡迎🟨;該學院還聘請國內著名畫家、文學家、作家等開設“超越建築論壇”系列講座、套餐式文化藝術講座等🤛🏽,並向全校開放。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聘請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部骨骼肌腱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醫學院院士、奧林匹克運動科學院院士胡流源教授擔任名譽教授,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與該中心就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方面的合作研究及合作培養研究生簽署協議,該中心力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室主任王惠聰博士被學校聘為兼職教授,具體執行共建力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為研究生講課,大大促進了力學細胞生物學及其在功能性組織工程學科方面的教學科研📻。恒达平台顧問教授、原國際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席⚙️、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電機大學超導研究所所長齋藤正男教授定期來校講學、指導科研及研究生工作,並與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共同主持生物醫學工程中日研究生學術會議已經三屆🚴🏻。交通運輸學院從海外聘請的李克平教授在半年時間裏開設兩門新課,他講的“交通模型”課,結合上課內容向學生介紹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少博士生也趕去旁聽,受到廣泛好評。
依靠引進人才🗞,學校新組建一大批教學科研單位,包括汽車學院、傳播與藝術學院、現代農業研究院、軟件學院🚵🏿‍♀️、亞太研究中心、藝術中心、蛋白質研究所、醫學與生命科學部、半導體研究所👩🏽‍🏫、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發中心等。
恒达平台爭取幾年後將外聘教授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防止教師“近親繁殖”👰🏻,推進國際化辦學👨‍🦯‍➡️,逐步形成一種多元教學流派碰撞的校園文化😲。
三👨‍🔬、實行新進人員人事代理🛬、引進人才委派(租賃)用人機製
自2002年4月起,學校對部分新進人員實行人事代理。為便於開展人事代理工作,楊浦公共人事服務中心在校內設立工作站,與校人才中心合署辦公。“楊浦公共人事服務中心恒达平台工作站”也是上海市第一家由地方政府與高校合作成立的人事人才服務機構,通過一年多來的運作,有80名新進人員和10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通過“工作站”與楊浦公共人事服務中心辦妥人事代理手續🪃。楊浦區人事局在總結恒达平台設立工作站經驗的基礎上🖱,對區內17所高校全面推行設立工作站的模式🧛‍♂️。
學校引進“勞動關系在人才公司、崗位在用人單位”的人才委派(租賃)用人機製📱,科研項目及各教學學院需要引進人員,可向地方人才公司提出租用🔷。被引進人員與人才公司建立勞動關系🙋🏽,與用人單位簽訂崗位合同🥼。這種進人與用人機製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2003年6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以人才委派的方式招聘院辦公室文秘員作為學院進人和用人製度的改革嘗試。人才中心以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為試點💇🏿💇🏻,在實踐中摸索經驗🎧,擬在全校範圍內逐步推廣🤴🏻,從進人的源頭上解決以往高校人員能進不能出的狀況🅱️。
四🙇🏼‍♀️、疏通渠道促進人才交流
學校製訂人員外借暫行管理辦法,鼓勵人員向社會發展。在各學院、系和機關部🩳、處保證教學、科研和管理力量相對穩定、切實保證本校辦學效益的前提下,學校允許部分教職員工外借🫵。外借人員在外借期間,所在原單位不再安排其工作,不計原單位編製👨‍👧🫷🏿,實行“停薪留編(編製),工齡連續計算”的政策。借用結束後,回原單位參加崗位競聘👨‍🦼‍➡️,競聘後未能上崗者,則進入人才中心待聘。
2001年,學校製定《恒达平台人才交流工作規程》🧑🏻‍🎨,確定未聘人員的範圍、待遇、管理等一系列規定©️,最近根據院系要求🅿️,準備進一步敞開大門👶🏻,放低“門坎”,讓更多的人能走向自主擇業和自願交流行列。
建立社會管理新機製。2003年4月,學校人才交流中心更名為人才中心。人才中心的工作重心由單一的管理待聘人員向疏通人才流通渠道🏊‍♀️🐥、構築人才高地👩🏽‍🎤、建立新的進人和用人機製轉移。人才中心還承擔學校教職工的崗位與技能性培訓任務🥌,滿足各工種管理人員適應崗位聘任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
(稿件來源 校辦)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