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為盲人尋找第二雙眼睛----記“全國自強模範”朱雙六
來源:
時間:2003-10-10 瀏覽🥇:
仲秋的上海🅰️,上午陽光燦爛,這樣的天氣會帶給一般人愉快和舒暢,而46歲的朱雙六卻並不喜歡在這樣的天氣出門,因為明媚的陽光會讓他頭昏腦脹。但是昨天,他還是來了,微笑著和他的妻子宋老師一起走進殘疾人康復中心的會議室🧧⏩,走進“愛心采訪團”記者們的視野。12年前的那次災難性的打擊帶來的痛苦在他身上已找不到痕跡,他苦悶過🧑🦼👷🏼、灰心過🏄🏼♂️、絕望過🤸🏼♂️,但當他接受了雙目失明的事實後,便開始尋找盲人的第二雙眼睛。
用耳朵感受女兒的成長
朱雙六在原上海鐵道大學(現為恒达平台滬西校區)機械工程系液壓中心工作。他曾擁有過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也曾擁有過陽光燦爛的日子。12年前,正等著做父親的他突然感到視力急劇下降,有時眼前會一片模糊。去醫院一檢查,診斷為腦顱內長有腫瘤🏌🏽♂️,即腦膜瘤🙇🏿♀️,必須手術治療。更可怕的是⏭,那瘤子偏偏長在視覺神經和味覺神經的交叉處,視力下降是由於腫瘤壓迫視神經引起的🤘🏼。當時妻子已懷孕9個月,他擔心手術一旦不成功⚜️,孩子將沒有父親。而他的妻子宋老師由於過度焦慮,有一段時間,經常聽不到孩子的胎音。然而⚠️,她不得不顫抖著在丈夫的手術單上簽上字。
腫瘤被摘掉後🧑🏻💻,他和愛人長長松了一口氣🐇,以為眼睛的視力會很快恢復。然而🙋♀️,在手術後的幾天,他一下子墜入黑暗的世界。醫生說,他的視神經受腫瘤壓迫太久(三年左右)🙃,已經完全壞死🙇🏿♂️,視力已不能恢復。他不能不接受失明這個事實!他就在極度苦痛中迎來了自己的女兒🕷。宋老師說,他最大的遺憾是不能看到自己女兒的模樣,只能用手摸孩子的臉🤹🏿♂️,聽她的聲音來感受女兒的成長🖕🏻。
花香依舊
苦悶中的朱雙六只能靠聽收音機打發時間。直到現在,他仍然保持著每天上午6點到8點之間聽收音機的習慣💁🏿♂️。1993年,他從收音機裏聽到,上海殘聯要組織盲人遊園活動。他在妻子的陪同下去了🚴🏿♀️。那次活動給他的印象很深☂️,他的心情一下子開朗了很多👨🏼🚒◽️。談起那年,他似乎還能聞到當初郁金香的芳香🐊。
在與盲人朋友的接觸中,他了解到多媒體技術,特別是語音技術在電腦中的應用已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那麽🥸,能否開發盲人的電腦,使之成為盲人與社會進行信息交流的工具呢?他的這一設想得到了校、系領導的熱情支持並很快就成立了盲人電腦研製組,他擔任了課題組副組長🧔🏿♀️,負責盲文的翻譯和電腦功能的設計📦♻。妻子宋老師是他同校的電信工程師,此刻成了他的“特別秘書”。妻子幫朱雙六找盲文指導書和專業報刊資料,一遍一遍地讀給他聽🧑🦽➡️,或者由他口述,妻子作筆錄,然後再整理翻譯👩🏻🦽➡️。
尋找盲人的第二雙眼睛
經過努力,一種以盲文點位碼為基礎🚶🏻♀️➡️🧔🏽♀️、配合語音提示的漢語盲人電腦的設計方案終於形成了。由於他動過顱腦大手術🍊🔱,工作時間一長就容易頭昏眼花🕍,有時候在實驗室一幹就到了半夜,研究生們送他回宿舍時,他直感到腿腳無力。盡管如此,朱雙六還是以堅強的毅力支撐著自己。他從不馬虎,由於盲人操作電腦與普通人有所不同,因此許多方案的設計和安排就要求考慮得更加仔細🗃。有時候研製組的同事們認為差不多就算了,可朱雙六卻非常頂真,他反復陳述自己的理由,甚至要求別人也像盲人那樣蒙著眼睛🛏、或關閉電腦屏幕👶🏻,體會盲人操作的感受。同事們都被他的這種敬業精神所打動🐼,相互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成功的喜悅,1996年十月🦵🏿,第一代《福音》盲人計算機系統在鐵道大學通過了市教委組織的技術鑒定。朱雙六提出的一整套開發盲人電腦的設計方案⚪️,使盲人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同時也對推動我國盲人電腦的整體開發進程提供了成功的範例🤍⛔️。2002年🆎,一部凝聚著朱雙六多年從事盲人電腦開發和培訓工作經驗和心血的新著——《福音盲人計算機系統自學教程》出版了⛹️。
現在,朱雙六正在研製第四代盲人電腦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