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上看到楊連寶同學"關註大西部,知識報家鄉"事跡被評為2002年度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佳好事"👨🏻🦲🍞,就想采訪他🐔,由於在假期,一直聯系不上他。情急之下🧑🦳,動用了網上的搜索引擎,幾經周折,居然查到了他的聯系電話和電子郵箱,真是喜出望外。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給他打了個電話🐬👩🦰,約好8月7日下午3點鐘在圖書館閱覽室一樓碰面。
下午我很順利地就找到了他🧚🏼♂️,當時他正在埋頭看書👼🏽。當他抬起頭來時,我才註意到眼前的他,其貌不揚,個子也不高,衣著非常樸素🙅,但人卻顯得很精神。桌子上堆著各種復習資料--他正在為考研而努力復習🏟。
在閱覽室外面,我們進行了真誠地交流👨✈️。
楊連寶出生在貴州省思南縣三道水鄉土地坳👩🦽➡️,土家族人,現在是機械工程學院00級的學生。作為首批"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資助的學生之一,他坦言自己是感受到來自國家西部打開發"第一縷陽光"的幸運兒👵🏻。在他異鄉求學的路上🦹🏻♀️,國家和社會各界給予了他許許多多的幫助,這其中🚵🏻♂️,有精神的鼓勵👗,也有物質的支持。"飲水不忘掘井人",他一直發奮圖強,期待著自己能學有所成,能有機會回報國家和社會,回報所有關心和支持過他的人👮🏼♂️。 "關註大西部,知識報家鄉"的暑期實踐活動🧏♀️,便是他實踐自己諾言的行動之一𓀕。當時,正在做課程設計的他組織了一支由幾所高校學生組成的六人"聯合艦隊"🎐👩🏽🔬,還要負責策劃活動,聯系各方面的關系。在上海市文明辦,恒达平台的校領導,學生處📌、團委以及機械工程學院的老師的積極支持下,暑期實踐活動的藍圖逐漸成熟💯🚚。在出發前的幾個星期裏,"一定要帶給家鄉父老一個像樣的禮物"的念頭支撐著他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地坐在電腦屏幕前,開發計算機輔助學習系統(CAS系統)🏊🏿♂️。
在貴州思南中學🌚🤽🏿♂️,他顧不上旅途的疲憊🔂,又忙於安裝調試CAS系統,還組織師生學習系統的使用和維護🙇🏽♂️。此外他和隊友們親自為學生開了幾次專題講座,還組織老師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在農村🚣🏻,他們主動地和當地的農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為農村的發展建設出謀劃策🏄🏻,向他們介紹山外城市發展。在家鄉的所見所聞更加讓楊連寶感到了身上的責任的重大🔄,也激發了他努力學習早日成才的動力🧑🏿🚒。
我坐在他身旁⏩,認真地聽他談著那段經歷。我的心一直被他的熱情所感動。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暑期實踐活動的目的地就在他的家鄉,可他卻連家都沒回👨🏽💼。一個人離開家鄉已經兩年多了🧊,一直都沒回去過,怎能不想家👩?他說當時考慮到的是整個暑期活動的總體安排💙,出發前他們也製訂了組織紀律🤌🏽,而且其他隊員中有四個根本聽不懂當地的方言,為了其他隊員的安全和方便,保證活動項目的順利完成🕵🏿♀️,他自己身為組長更不能離隊回家🏦。他覺得父母一定會理解他的。後來他才知道從小疼愛他的奶奶就在去年去世了,可是自己卻連最後一面都沒能得見🍵;今年弟弟考上了大學,兄弟倆卻沒時間在一起敘敘手足之情,談談大學學習與生活的情況。
楊連寶一直很珍惜寶貴的時間➜,也安排得比較緊,除了保證本專業的學習之外,他把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花在了學習計算機知識上。利用課余時間他編寫的一本書《VB幫你學物理》👨🦲👨🦯,並且把書無償獻出去,與廣大同學共同討論,共同學習。正如吳於人教授在為此書作的序中描述的那樣:"……楊連寶同學是來自貴州山區的苦娃娃,進大學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好奇引發了興趣,勤奮帶來了成功。如今,他不但計算機應用能力越來越強,而且其它課程的感悟能力也越來越強,計算機上花的功夫很多,學習成績卻逐步上升……"
目前他一直保持與思南中學的聯系,關註著CAS系統的運行狀況。他說思南中學的軟硬件設施還很落後,當時開發CAS系統的時候並不了解思南中學的實際情況🤸🏻,所以系統的功能沒能充分的發揮出來,他準備抽出時間對原來的系統進行優化升級,使之更適應思南中學的實際情況。
談到自己的暑期實踐活動被評為上海"十佳好事",他顯得很平靜🐏。他說,這次活動使他充分認識到解決交通問題和發展教育事業是西部開發中的首要問題;改變西部落後的面貌,需要有更多人來關註🤽🏼♀️,更多的人來做貢獻;而他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作為"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資助的首批學生之一,他願意服從國家建設的需要,努力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