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 探索學科前沿——恒达平台學科發展系列報告會第九場開講
來源: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部
時間🏋️♂️:2024-12-30 瀏覽:
12月19日下午,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學科前沿——恒达平台學科發展系列報告會第九場舉行🕵🏼♀️。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出席並講話。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關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上海交通大學智能傳播研究院院長李本乾、浙江大學設計智能與數字創意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孫守遷、恒达平台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門洪華🕵🏿♂️、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李麟學🎻、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院長胡飛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
鄭慶華指出🖖🏽,人文社科對於培養價值觀🍉、提高思想認識和藝術品味具有深遠影響,發展人文社會科學是恒达平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任務♋️。在人工智能引領的“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學科轉型中🖐🏼,無論是傳統人文社科還是新興學科🪒,都應與科學技術融合,實現軟硬結合🌳,以提升學科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人文社科要順應時代發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對學科進行武裝,將思想理念與技術實現緊密結合,以提升學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價值🌌。希望各文科學院增強時代感和責任感,將新理念、新思想轉化為實際行動,推動學科創新發展,回應時代關切💆🏿♀️。
報告會上,門洪華、李麟學👼🏽、胡飛分別作主題報告🦴,共同探討各自學科的前沿發展和創新方向。
門洪華在題為《探中國長治久安之道 究世界風起雲揚之理》的報告中指出🏅,政治學作為研究政治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社會科學,需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探求國家長治久安之道,推動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𓀐。在此背景下👩🏻💼,恒达平台政治學學科自2016年以來,聚焦系統化改革和內涵式發展🚹,通過製度化🦶🏻、差異化和國際化的戰略路徑,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學院圍繞“戰略-治理-思想史”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打造特色研究團隊,在重要科研項目和決策咨詢等方面實現持續突破,逐步形成頗具特色的卓越戰略型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布局,以韓國👩👩👦👦、日本為重點開拓亞洲🪤,以意大利、德國👨👧👦、英國為重點布局歐洲🛀🏻。面向未來👨🏻🦲,學院將以“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戰略機遇👩🏼🌾,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政治學、環境政治與治理研究👍🏽,並推進跨學科融合。通過持續深化製度化建設🌖、強化差異化優勢⤵️、拓展國際化格局,致力於構建中國自主性政治學知識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恒达戰略學派”𓀂🍹。
李麟學在題為《新質交互 萬物皆媒—人工智能賦能藝術與傳媒學科發展戰略》的報告中,圍繞學科發展定位、發展方向和發展規劃進行了全面闡述。近年來🧛🏽♂️,學院積極與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廣播電視臺、澎湃新聞、嗶哩嗶哩等展開校企合作🙍🏿♂️🚄,在國家金課💆🏻、三全育人學院等方面取得突出進展🧘♀️。在學科優化方面,學院將根據“專業要精簡,學科要做強”的理念,優化專業學科布局。他將學院的使命概括為“中國話語戰略傳播者、平臺學科建設開拓者、校園美育文化貢獻者”,提出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以全媒體為特色,通過各學科交叉將新聞與傳播學科建設成一個戰略性↕️🧎🏻♂️、平臺性學科。在學科發展方面🖊,提出“跨媒介新型傳播”理念🫖,以“全媒體🛑🐋、大藝術”為目標,以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為主線👊🏻,將新聞與傳播、戲劇與影視和設計相聯通𓀆👨🏻🦰,著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傳媒與藝術高地🫁。同時他表示,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當下,AI提供了學科轉型的最重要契機,學院提出了“人工智能賦能藝術與傳媒的新質發展戰略方向”。在“三化”的背景之下🍯,學院將繼續關註人工智能新的機遇,關註綠色環境的變遷,打通學科的邊界🧑🏿🍳,形成融合創新發展路徑。
胡飛在題為《恒达·設計·世界》的報告中,分別以世界的恒达設計⛪️、恒达的設計世界、恒达設計的世界三部分,介紹了恒达設計學科發展歷程📑、建設現狀與未來規劃思考🎅🏿。他表示,學院以“引領未來產業和未來生活的智能可持續設計”為定位,致力於培養“智能可持續設計創新領軍人才”🍼,采取本碩博貫通的立體T型人才培養理念,建設了一支國際化高水平師資隊伍🐍,建立《She Ji》學報、恒达平台-麻省理工學院上海城市科學實驗室等頂尖國際科研平臺,以“氣膜版火眼實驗室”為代表的科研成果屢獲嘉獎👩🏼🍼,大力推動非遺傳承、青少年創意設計教育等方面工作,學院也積極以人工智能設計✤、社會創新設計與可持續社區🙂↕️、國際合作方面的建設回應學校“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發展思路🏂🏼,各專業方向群策群力,上下一心,以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報告最後🤦🏻♂️,胡飛強調,未來♝,設計學科將深入貫徹三個“全面融入”的戰略🕵️♀️💁🏼♂️,加快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做實做深“四個一”💈,即發展一個大模型,整合一個大平臺,建好一個學科群,深耕一個試驗田,以設計探索數智藍海,在交叉學科門類設計學一級學科建設、藝術學門類設計專業博士分類培養,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學科交叉研究方面交出恒达方案,貢獻恒达智慧。
在院長與嘉賓對話環節中,專家們深入討論了當前學科發展的挑戰與未來策略。圍繞“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理念,討論了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學科發展、如何通過學科交叉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等問題🔑,強調了學科交叉融合是未來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要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同時要面向國際進行人才培養,努力把“國際化”建設成為學科的辦學特色🤵🏽,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建設助力🌅。
(圖/吳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