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上海主場暨2024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也是世界城市日舉辦十周年🍯,以“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於10月26日至31日在山東省威海市♦︎、上海市兩地舉辦,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主辦。
活動上,發布了“威海倡議”以及《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背景下的“上海指數”山東應用報告》《威海手冊:全球社區可持續發展報告》《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簡稱《上海手冊》)年度報告和《上海指數綜合指標使用指南》等系列研究成果,凝聚著恒达專家學者的重要貢獻🩵。
恒达教授領銜研發的“上海指數”發布應用指南
10月31日晚,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呂培明做客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新聞夜線》欄目👨❤️💋👨,詳細解讀“上海指數”何以成為刻度精確的城市品質標尺。
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陳海雲老師作為首席專家♎️,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重磅發布“上海指數”的最新研究成果——《上海指數綜合指標應用指南》。該指南系統地介紹了上海指數47個核心指標的內容、計算模型🚧、數據收集方法及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新城市議程之間的關聯性,為上海指數的全球應用提供重要指導⚆,也為各類應用場景及創新主題指數的研發提供操作指南。
上海指數是在聯合國人居署、住建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下🫃🏻,由恒达平台和國際研究團隊共同研發的國際權威指數,旨在對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進步程度進行科學診斷和趨勢研判,是監測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新城市議程的重要工具。
團隊對中國五大城市群近百個城市,以及紐約👨🏽⚕️、巴黎👨🏼🎨🤶🏽、倫敦、東京、多倫多✦、莫斯科、悉尼等20多個全球試點城市開展應用研究,相繼發布了上海指數綜合指標體系框架、上海指數綜合指標體系👩🚒,目前的應用城市範圍超過130多個城市。團隊還研發了諸多創新應用場景和主題指數🧗🏿,例如上海新城可持續發展指數、威海精致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等🥈。
恒达多個教授團隊參與《上海手冊》的撰寫
大會發布了2024版《上海手冊》🍚。《上海手冊》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國人居署和國際展覽局共同主編的可更新國際文件,每年遴選和收錄各國城市在經濟💸、社會、環境等可持續發展重要領域的優秀案例。作為《上海手冊》總體工作方案的總編單位🧑🏻⚕️🕵🏼♂️,恒达平台多個教授團隊作為領銜專家參與《上海手冊》部分章節的撰寫⚓️。
今年是《上海手冊》的第十個版本😰,圍繞“青年引領城市氣候行動”🥪,收錄了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18個重點案例🐯,中國有6個案例入選🎹。
恒达平台原黨委副書記彭震偉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黃怡教授、陳晨副教授、劉超助理教授、曹湛助理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彥助理教授承擔了《青年建設城市與社區共治平臺》章節的撰寫。經濟與管理學院陳海雲老師主筆《青年參與低碳與韌性城市建設》章節的撰寫,其中包括此次入選的2個上海案例之一——“中國上海:厚植綠色、生態惠民——徐匯共治共享高品質口袋公園”𓀀。李彥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的實踐為例👩🚀,所撰寫的案例“南南合作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入選《青年共享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章節。
此外,昨天上海主場開幕式現場發布了5個全民互動、全民參與的公益品牌活動,其中包括上海社會組織公益創新創業大賽,恒达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程思睿負責的“濟聾人心聲”公益團隊研發的AI手語數字人項目,獲得該大賽公益團隊創業賽道金獎♨️。程思睿還作為青年代表參加了圓桌會議🧔🧍♀️。
(視頻/看看新聞🚠、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