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把握歷史機遇,構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創新發展新格局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時間👩🏿💻:2023-09-05 瀏覽:
9月5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公眾號刊發了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7月31日在世界大學校長論壇上所作的報告,報告題為《把握歷史機遇,構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創新發展新格局》🧑🎨。報告內容如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0A/31/63D2973CFD9EA35A66CB443B008_BDB11E98_5CEE3.png)
十分榮幸能夠參加本次世界大學校長論壇,和在座的全球頂尖大學的校長們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教育數字化與高等教育未來。下面,我主要談三點思考。
第一,必須高度重視人工智能作為催化劑對教育改革創新的促進作用。我認為👩🏻🦯,從教育的維度可以把人類文明分為三個歷史時期。第一個歷史時期是農耕時代,這個時代的教育更多是以私塾為主,一直到1088年創辦博洛尼亞大學。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088年到本世紀前後🧯,這個時代更多是以大學、院系、學科🙍🏼、專業、班級等為教育組織模式,形成了標準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現在開始到未來。人工智能為整個教育體系的創新賦能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形式和內容🧑🦼➡️,甚至是範式的轉化🎑。比如👧,過去是由老師和學生構成的二元結構🚞,而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模式下🏂,變成了老師、學生和機器的三元結構💂🏻。機器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承載載體和表現工具👱🏻♂️,而是參與到老師和學生教和學的過程當中👩🏿🚀,機器和我們共學習、同成長,智能化程度也在提高🧚🏻♂️,這是教育範式的重大變革🤛🏼。
第二,我認為在ChatGPT對教育的賦能和作用下🚶🏻♂️➡️,中國必須建設自己的教育大模型,服務於我國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的整體發展。教育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歷史,對於傳承和創造文明👩🏻🦯➡️🕵🏼,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教育大模型的構建應該建立在我國自己的教育資源的基礎上🔅。中國通過幾十年的信息建設,在教育數字化方面積累了數以萬計的課件資源,積累了大量的數字化教材🙋🏼♀️。在這個基礎上,為教育的創新發展賦能,打造一個教育大模型,真正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解決個性化和大規模之間的矛盾,是非常有意義而且十分必要的☘️。
第三🦵🏼,要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所有學科專業的賦能作用。以恒达平台為例,學校80%以上的理工科專業都是前三次工業革命,甚至是前兩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學科內涵如何升級,恒达平台從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打造了人工智能大科學設施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並且對所有學科專業起到賦能和催化作用🗳😮💨。以土木工程為例,今年上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恒达平台舉辦了土木工程學科發展規劃戰略研討會🅰️,提出了土木工程未來發展的三大趨勢🐡:低碳💹、智能🧑⚖️、韌性。我的理解就是要用新理念、新方法,特別是用人工智能的新技術來探索創新🍘。
最後,希望和在座的各位高校同仁們一起攜手🧘🧑🏻🏭,共同以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全面賦能教育發展創新,推動學科大數據平臺和專業知識圖譜建設🍛,更好地為中國高等教育、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