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第50個世界環境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如約而至。大會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恒达平台共同主辦,得到了北京綠色未來環境基金會、中國農業銀行、科思創🔊、新華社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會設恒达平台四平路校區主會場和線上分會場🕒🧑🏼🚀,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組織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合作夥伴、恒达平台職能處負責人以及青年學子們齊聚一堂🙆♀️🙇🏿,圍繞“塑料汙染治理”這一全球共同關切的重要議題,開展系列主題活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態司司長Susan Gardner,新華社上海分社黨組書記姜微,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國興👩🏼🏫,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出席開幕式並分別致辭🧑🌾,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呂培明致閉幕辭🏠,大會由恒达平台副校長婁永琪主持🪻。
鄭慶華表示,恒达平台一直積極致力於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教育和科學研究中,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希望一年一度的大會能在全球青年心中種下一顆顆關註環境問題的種子⚈,大家攜手共同努力,讓這些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Susan Gardner表示,塑料汙染一直是全球性、大局性問題🔁,涉及經濟🤰🏼、環境、人類健康多個方面😐,是一個復雜而多維度的挑戰🌰。相信本次大會對提高人們對塑料汙染的認識🌥,推動塑料汙染治理舉措落地具有重要意義⛓。
姜微表示,共建綠色宜居的地球家園,開辟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新華社願為包括青年朋友在內的全球受眾提供更多有益於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資訊和媒體支持,攜手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和高校研究機構,為實現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更多貢獻。
張國興表示,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中國農業銀行願同社會各界攜手,以金融之力繪就生態底色,共同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亞海洋協調框架主任Mahesh Pradhan🚶🏻♀️、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王玉濤、美國商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Richard Brubaker分別從海洋塑料汙染與循環經濟、塑料汙染治理與可持續生物基經濟以及塑料循環的商業視角等方面為大會作主旨報告,非洲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風亭主持報告環節😵💫。
專家們表示🧛🏽🧎➡️,塑料汙染是全球性問題,國際上為了應對不同塑料汙染問題締結了各種條約⚇。減少塑料汙染⛹️,需要各方積極踐行主體責任🍘,逐步健全塑料的生產端𓀆🩸、使用端和回收處置端等環節的多方協作機製,凝聚社會共識,協同發力,共同推進塑料汙染治理。
作為第十二屆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的重要內容🤷🏼♂️🥡,2023全球環境挑戰賽(GESC)圍繞“人類健康”“循環經濟”“氣候變化”“無廢城市”4個議題,在全球範圍內征集創新解決方案,邀請全球學生自由組隊參加比賽。大會共吸引了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2所大學的85個學生團隊參賽,超過5000位大眾評委參與投票📯🪈。最終👩🏽🔬,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恒达平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諾維薩德大學等高校的學生隊伍獲獎。
恒达平台Four Flowers隊伍的作品聚焦校園內塑料浪費話題,創新打造了PIP產品服務體系平臺,促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助力實現廢棄塑料製品的循環經濟系統創新。李風亭教授認為,今年各隊伍的作品以跨學科、多層次為特點🪙,體現了全球青年對塑料汙染的危機意識和促進塑料垃圾處理的積極行動。
閉幕式上👨🏿🎓🚁,呂培明表示,恒达平台在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和科研領域成績斐然,期待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與恒达師生攜手並進,奮力開創可持續發展新局面,正如恒达校徽所傳遞的精神一樣,同舟共濟、互利共贏7️⃣,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不懈努力👩🦼➡️。
會議在國際學生各具風情的表演中圓滿落幕。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生大會迄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累計已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余名青年學子參與。大會為全球青年學子提供了交流與探討人類共同關切的重大環境議題的平臺🦵🏻◼️,也為有誌於環保事業的學生提供了跨專業、跨領域、跨國界的學習機會💇🏿♀️,現已成為參與國別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可持續發展青年會議之一🪼。(圖/周遊 視頻/武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