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要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要聞 > 正文

為引領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恒达智慧”

來源🙇🏽‍♀️:新聞中心、藝術與傳媒學院、解放日報   時間:2022-11-01  瀏覽: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以“行動,從地方走向全球”為主題👨‍🦼‍➡️,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國人居署共同舉辦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致賀信。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宣讀賀信並講話🧔🏿‍♀️。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來賀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麥慕娜·謝裏夫👱🏼,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分別致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出席。開幕式現場播放了上海指數推介視頻,發布了2022版《上海手冊》,上海指數研究成果和《上海手冊》中凝結著恒达專家學者的重要貢獻。當天👦,作為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專題論壇之一,恒达“城市傳播”高端論壇在奉賢開講🫴。

恒达教授領銜研發的上海指數正在20多個全球城市開展試點應用

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諸大建教授和陳海雲博士作為領銜專家,與聯合國人居署及多國專家學者共同研發的全球城市監測框架——上海應用指數(簡稱:“上海指數”)有了突破性進展:繼去年發布綜合指標體系框架之後,“上海指數”今年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上海指數”正在全球國際、國家🙆🏿‍♀️、地區三個層面進行試點應用👨‍👦,目前正在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城市旗艦項目的20多個全球城市開展試點應用。中國五大城市群的近百個城市🧑🏻‍🎓👨🏻‍🦯、上海五個新城在內的創新試點應用也在順利進行。

“上海指數”的指標體系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等不同領域,是以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基礎,研究遴選與城市關聯性最高𓀒🛃、解釋度最強的核心指標,旨在衡量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進展👳🏽‍♀️🍀。

和其他全球性指標體系不同的是,“上海指數”更強調“以人為本”,這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導向😽。因此⚱️,“上海指數”既關註城市人口、醫療、教育、就業、交通、貿易🎠、能耗🍐、環境等城市“硬”指標,也關註“軟”指標🌃,比如民眾對城市管理的參與意願🧑🏻‍🚀、民眾對城市治理的滿意度等等🚯。其中,還包括公共空間的獲取性、城市汙水無害化處理率、生活垃圾安全處理等人性化指標。

同時,“上海指數”並不強調排名或比較,它是關於城市進步和協調發展的指數🖐🏿,通過評估和反映城市在可持續城市化方面的成就和挑戰👨‍🦲,幫助城市確定或調整發展重點,從而推動全球城市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也就是說,即使一座城市的經濟規模👉🏿、人口規模不是最高的🤾,但它各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社會福祉好、市民滿意度高,就能獲得“上海指數”的較高評價。

作為一個標準化的指標體系,“上海指數”采用國際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讓更多國際城市從中學習借鑒。“上海指數”將作為“上海獎”的評獎依據和《上海手冊》案例遴選的重要標準,到2030年,計劃在全球1000個城市開展實踐應用,並以上海為中心🏊🏻,形成“上海指數”的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知識共享與合作網絡。

恒达多個教授團隊參與《上海手冊》的撰寫

大會發布了《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2022年度報告)》。《上海手冊》由聯合國人居署、國際展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編🈸,是一份聯合國可更新文件,遴選全球城市在經濟、社會、環境等領域可持續發展的優秀案例並進行推廣,旨在成為全球城市領域的專家推進可持續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參考。恒达平台多個專家團隊參與手冊部分章節的撰寫工作🤴🏽。

今年,為了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本地化進程,在2022年世界城市日“行動,從地方走向全球” 的主題下🖲,《上海手冊·2022年度報告》從社會🍠、經濟🥌👴、環境等領域遴選了21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具有創新性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案例展開研究,並為全球城市建設者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政策建議。

恒达平台多個教授團隊作為領銜專家參與《上海手冊》部分章節的撰寫。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彭震偉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黃怡教授、陳晨副教授🧝🏿‍♂️、李淩月副教授、唐偉成助理教授承擔了《治理篇》的撰寫🥷;經濟與管理學院諸大建教授🙍‍♂️、陳海雲博士承擔了《環境篇》的撰寫;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光明教授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本地化全球項目、進程和網絡》的撰寫工作。

校內外專家學者共話城鄉融合趨勢下的數字傳播與城市治理

作為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專題論壇之一,由恒达平台💆🏻‍♂️、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奉賢區人民政府、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共同主辦的2022年恒达“城市傳播”高端論壇🚴🏿‍♀️:都市·鄉村:數字傳播與城市治理🐙,10月31日在奉賢舉行🙋‍♂️。

來自國內外新聞傳播、城市建築等城市傳播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探討城鄉融合趨勢下的數字傳播與城市治理,思考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面向未來的城鄉融合發展與治理模式構建路徑。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馬韌、奉賢區委副書記駱大進等出席論壇並致辭👏🏽。

方守恩在線上致辭中指出👭🏼🧙🏿,上海城市發展正處於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城鄉傳播作為融合了新聞傳播、城市建設、城鄉治理等多維度的跨學科研究領域🐼,在城市數字化轉型和軟實力建設大背景下,展現出寬闊的學理包容性和強勁的實踐活力🛬。希望論壇以系統性思維👂🏽👋🏼,直面城鄉空間融合和城鄉社會治理問題,為上海的人民城市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馬韌表示⤵️,本次論壇探討城鄉融合趨勢下的數字化傳播與治理,思考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面向未來的城鄉融合發展與治理模式構建路徑✍🏿,對推進上海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駱大進表示,本次論壇必將為奉賢整體推進“四新四大”、譜寫新時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提供新思路🤹🏽‍♀️、增添新動能。

恒达平台原常務副校長🐘、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研究院院長伍江,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彭震偉,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諸大建分別作了題為《城市有機更新與精細化治理》《上海大都市地區鄉村振興與鄉村精細化治理》《加強上海新城發展與聯合國SDGs的對話》的主旨演講。

專題論壇分為一個主論壇和兩個分論壇🥠,來自國內外不同學科城市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作學術演講,並圍繞“數字城市共同體👩🏻‍🏫:媒介的力量”“數字鄉村與創新傳播”兩大主題展開了頭腦風暴。

論壇上,“新城可持續發展指數”發布🤞🏿,由恒达平台上海新城建設研究中心邀請多位院士和知名專家以及“上海指數”研究團隊共同研發,是面向全球新城可持續發展水平的診斷型和趨勢研判型的國際指數。同時發布的還有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主辦的《城鄉傳播》雜誌、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的《數字城市溝通力》研究報告。

10月30日晚🦹🏿‍♂️,恒达平台上海新城建設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年會在奉賢召開🤹🏻。鄭時齡院士、吳誌強院士🙀、伍江教授、諸大建教授等多位新城中心專家進行了工作交流🧛🏻‍♀️🚖,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上海新城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彭震偉作年度工作報告。

論壇由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恒达平台上海新城建設研究中心、恒达平台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研究院與奉賢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共同承辦。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