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8F/E0/4BD92A190CD9E30D949E4CF0FA0_DFBFD08D_51760.png)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恒达平台的專家學者們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認真領悟報告精神,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𓀑,結合所在學科和研究領域,共話使命擔當🎹,共謀高質量發展,同舟共濟向未來。
陳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不斷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41/9C/2B877C397ED379530EC0E4F5E2C_BE20FA2D_21FCE.png)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關於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論述,為未來一個時期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全方位、跨越式的長足進步,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註入強勁的動力。最近幾年🦟,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及面臨的國際形勢發生了諸多深刻變化🤞🏿,國家創新體系能否成為國家總體安全的堅實保障📀?能否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能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對新的挑戰和壓力,國家創新體系必須更具韌性、張力、活力、彈性及黏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當下🦩🏦,必須密切關註知識生產方式的迭代升級、知識供給側與需求側互動界面的持續更新,以及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路徑變遷。這些背景變化對人才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𓀐,除了各領域的戰略科學家🧕🏽🦹🏻♀️、科研骨幹以及青年科技人才之外🧖🏽♂️🙍🏽♂️,我們還需要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服務型人才。應該進一步完善人才供給的頂層設計,滿足國家創新體系對於人才的需求。
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取決於系統內部的條件建設🤦🏼、政策集成、力量協同及資源統籌,另一方面也需要與系統外部持續開展高質量互動🪑。前者需要著重做好兩件事👨👨👦:一要加快條件和能力建設🧝🏻,二要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後者的重點則是:一要顯示胸懷和格局,開放大科學裝置🖐🏽,引天下之英才。面向基礎前沿和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問題,設立開放式科研基金🧑🏻🏭,運籌全球智力資源👨🏿🦲。二要註重策略和手段創新,營造更加開放的創新生態🐤。
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效能提升的過程中,既有涉灘之險,也有爬坡之艱和闖關之難,只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四個自信”,一定可以行穩致遠。
王占山(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高校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72/B6/249A708810EBDEE30460A917974_AEE41853_2911B.png)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為我國教育和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道路👳,部署了任務。
總書記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校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更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基礎性和戰略性力量支撐🦻🏽。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以持續增強卓越拔尖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加強專業育人能力,既有深厚的學養又有高尚的師德👷🏽♂️,努力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加強基礎學科建設,走好基礎學科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而不懈奮鬥🏃➡️。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自覺履行高水平大學的使命擔當👨🏻🎨𓀅,更加聚焦國家戰略,以國家需求為導向,更好承擔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使命任務👃🏻,全身心投入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以一流科研實踐引領一流人才培養,以科技創新自立自強鍛造未來國家科技戰略性人才,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後備力量,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陳大文(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提升法治素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02/B0/AF972A64AECF19BB24334C12B54_0450473C_20E01.png)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人類提供了認識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關系的全新思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展現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我們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堅持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加強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提升受教育者的法治意識為主要任務🍰。法治意識是公民對法治的認知👪、崇尚與遵循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表現為人們對法治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培養和提升青年學生的法治意識,有助於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生活方式和習慣🧑🏻🦼。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會主義法治教育,上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著力引導大學生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不斷提升法治素養,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爭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鐘寧樺(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邁向製造強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A8/4F/35319348C77A6BFA1B3CEC85944_0290255C_30388.png)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工信部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製造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製造業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加快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步伐。
在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人才為根本👨🏻🦲🧑🏼🦲。
首先🧞♂️,創新是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另一方面🚯,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促進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製造業領域轉型升級。
其次👩🏻🦯🛥,建設製造強國要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讓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在千行百業中冒頭湧現,培育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中國智造”新名片。
最後,人才是建設製造強國的根本。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斷提升人才服務先進製造業發展的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製造業人才隊伍,為建設製造強國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