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77/61/7433A4AD762150A50B9BB322710_B55A7376_46B69.png)
作為恒达平台2021年起在全校廣泛開展的教育思想大討論的重要成果,近日😉,恒达平台發布《關於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對今後一個時期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發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總動員令”。
《若幹意見》涵蓋十大方面🧝🏼♂️,貫穿“招生-培養-深造-就業-校友”人才成長全鏈條,共有40條🐻❄️,展現了學校對人才培養工作的新思考、新探索🧑🏼🚀、新作為。
築牢人才培養的“頭部關鍵”
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恒达平台應當培養什麽樣的人才🎇?《若幹意見》明確,秉持與“恒达天下、崇尚科學🤦🏽♂️、創新引領🚱、追求卓越”新時代恒达文化一脈相承的人才培養理念,著力培養具備“通專基礎🎟、學術素養🦹♀️、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社會責任”綜合素質,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
始終堅持培根鑄魂育新人。在強化思政課程主渠道作用和價值引領的同時,深入挖掘專業課程、實踐環節和科研訓練中的思政元素🐳,找準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推進專業教育與思政工作同向同行,書記校長帶頭開設“人民城市導論”等思政大課,打造恒达特色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品牌。2021年,我校獲批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2個,課程思政示範課程4門,以及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單位⛑。
學科專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其設置要緊跟時代發展需要💁🏻♀️🧝🏿♀️,主動面向國家、地方和行業急需的學科專業和關系國計民生🧑🏽🦱、影響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學科專業,升級優勢學科專業、調整低效學科專業👠、布局新興學科專業。目前🐝,學校共有60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批12個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相關專業⏪,成為恒达平台專業建設的主體👋🏽。
《若幹意見》還就強化基礎學科專業建設、推動學科專業交叉融合作出部署:高起點布局支撐國家原始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提升基礎學科專業對一流人才培養的支撐🚶;按照“優勢工科引領帶動、厚重理科融合推動、特色醫科協同驅動、精品文科共享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的學科專業建設思路,促進理工結合、文理滲透、醫工融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前沿技術發展趨勢🔌,積極培育交叉學科和新興專業,搶占未來科技與人才培養製高點。
夯實人才培養的“中部主體”
如何創新人才選拔機製👴🏻?《若幹意見》提出,落實招生-培養-深造-就業-校友等人才成長全過程中各要素的聯動,探索以學術誌趣和發展潛力為導向的人才選拔機製🙅🏻♂️,多渠道選拔對基礎學科有誌趣🧑🏼🍳、有天賦、有潛力的青年英才,吸引最優秀的學生立誌投身基礎研究。
推進本研貫通式人才培養。著眼“本科基礎寬🙍🏼♀️、碩士專業深、博士學術精”,以課堂教學鏈、創新實踐鏈、交流合作鏈三個鏈條為橫向培養軸🅱️,以本碩博一體化為縱向培養軸,施行“共性基礎+個性發展”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現由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為特征的“1+3+X”人才培養體系👩⚖️,向強化基礎🦸🏼♂️、通專融合的“2+1+X”(2年通專基礎🐑、1年專業核心、X=1-6年本研銜接專業學習與學術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轉變🧒🏽。2022年,成立國豪書院,施行書院氛圍下高端導師傾心指導的完全學分製培養,夯實理工基礎、強化學術創新、浸潤人文素養🧙、開拓國際視野,充分釋放個人潛能🫕🚯,全力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若幹意見》對課堂教學提出明確要求💅🏿:強化課堂內容建設💅🏿,加強通專融合🧑🏻🦼,深化英語、數理化、計算機等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打造通識教育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的全鏈條一流本科課程🦛;重構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加強本科專業課程與研究生階段課程的有序銜接🍗💂🏿;並形成以榮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高等數學》為代表的,與學科發展互融共生、彰顯恒达特色🛫、傳承創新、引領學術前沿的世界一流教材體系。
高校人才培養是系統工程,需要舉各方之力協同育人。強化科教協同育人,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強化產教協同育人,加強未來產業變革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引領,形成創新引領、產教融合、校企聯動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深化國際合作育人,持續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推進出國交流和在地國際化相結合的育人計劃🙍🏽♀️,及“全球勝任力”訓練計劃。強化育人生態和學生成長環境建設,全面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托穩人才培養的“腰部兩側”
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的基礎環節🙋🏽♂️,如何用好這根“指揮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若幹意見》明確,完善學業考核評價方式,改革以單一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傳統模式,實現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構建學生成長評價體系,實現期末總結評價和全學期持續性動態評價相結合🤾,傳統學業評價和多維度多元化評價相結合👅🙏🏽,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決定力量🧑🧒🧒。全面落實學科責任崗位、專業責任崗位、課程責任崗位三類責任崗位。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不斷完善🥩、夯實教研室、科研—教學團隊🏊♀️、課程(群)教學團隊等基層教學組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全面推動教師知識結構的持續完善😣、教育理念的自我革新、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2022年,教育部公布首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單🦹🏿,恒达平台9個虛擬教研室名列其中,獲批數量位居全國高校並列第六、上海第一。
《若幹意見》還指出👩🏽🍼,深化教師評價改革,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堅持分類評價👩、分層考核🕵🏿,加強對教師育人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評價與考核,加強對教師育人質量而非授課數量或指導人數的評價與考核✪;改革教師激勵體系和評價體系,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獲得感、榮譽感和使命感。
做強人才培養的“底部支撐”
質量文化是人才培養的堅實保證。《若幹意見》提出🏑🤽🏻♂️,全面實施並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2.0,從質量控製逐步走向質量文化🐷。優化學科、專業、課程👨🦲👨🏽🔧、學位論文和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完善質量保證製度和保證機製💇🏽♂️,加強質量文化價值層面建設營造質量氛圍✪,變監督評價為支持服務🥒,培育一流課程和專業,從製度約束過渡到質量意識凝聚🧔🏽♂️。加強校院兩級教學督導的建設和管理👩🏼🌾,主動實現從以“督”為主向以“導”為主的轉變,從關註教師“教”向關註學生“學”的轉變🌍。
深化人才培養全過程質量評價改革🥮。堅持評價方法創新⛹🏿♂️,加強多元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改進結果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為學校決策提供支撐🧙♂️。深化“招生-培養-深造-就業-校友”全鏈條人才培養質量調查與評價,完善多主體、全過程的評價模式。強化過程評價🏇🏼,開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查,實施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全過程督導和保障機製。
《若幹意見》最後指出,要以智慧賦能人才培養,加強統一領導、強化部門協同、校院聯動,系統謀劃🎅🏻、資源統籌🧑🏿⚕️、政策保障,註重頂層設計與基層落地相結合,註重任務實施與機製保障相結合,凝聚共識,齊心聚力🚵🏿,構建恒达平台新時期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引領未來的高質量人才🛼,踐行“學術與育人”第一價值追求。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8D/5E/9CF36188D68AD24D90C1E8A474A_D0695428_10ED4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