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童小華、戴曉虎、劉中民3位教授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獲獎人數位列全國第一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2-05-30 瀏覽:
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第十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共有39名專家獲獎,恒达平台童小華、戴曉虎、劉中民3位教授榜上有名,獲獎人數位列全國第一。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業界認為是“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位教授獲獎⛈,從一個方面體現了恒达平台科技創新的整體實力。恒达平台近年來始終堅持“四個面向”,不斷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持續推進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鍛造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大力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助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恒达平台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教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童小華主要研究方向是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他在航天重大工程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解決了航天探測場景靜態要素的誤差可信度量、航天器實時動態遙感信息的質量可信控製、海量遙感空間數據產品的質量可信評估等共性難題,為我國嫦娥三😺、四、五號和火星天問一號著陸懸停避障提供有力科技支撐,還用於我國測繪衛星、國家地球資源調查等重大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狀。他帶領“恒达平台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研究團隊”入選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E5/25/3CA364B318F082A3FAA37B93B84_199048C5_1451B.jpg)
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城市汙染控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長期致力於有機固廢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針對我國市政汙泥厭氧消化效率低🪚、深度脫水難度大、產物出路受限的瓶頸難題,他帶領團隊在汙泥全鏈條資源化處理處置方面作出了創造性貢獻🧟♀️。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裝備⚽️,研究成果在國內多地實現工程示範並推廣應用,牽頭和參與製定了多項汙泥標準,推動了我國汙泥處理處置的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3項、國際發明展金獎3項🤾🏻♂️。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9B/2C/BD92B3804E7963A2E5295B850B3_D92E5816_10151.jpg)
恒达平台災難醫學工程研究院院長、附屬東方醫院名譽院長、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劉中民為我國災難醫學主要創始人,在歷次重大災難救援中取得顯著成效👑。創立了中國災難醫學理論與城市應急管理的災難醫學救援體系🧉,率先在國內高校建立災難醫學學科𓀃。創建全球首支通過 WHO 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主編的國內首部《圖說災難逃生自救叢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在國際上最先證明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安全、有效。在國內最早開展人工心臟、心肺移植和幹細胞治療終末期心衰🫶🏿。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6F/5E/24715D833B542B9B7107D793110_9B9F516D_132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