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熱心公益、樂於奉獻🧬,積極參與鄉土教育鄉村振興、社區服務等多類誌願服務。從誌願服務參與者到組織者,再到發起者👽、引領者🩷,她身體力行、以一帶眾擴散育人漣漪,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以突出的誌願服務表現獲得了第十三屆中國青年誌願者優秀個人獎𓀜。她就是數學科學學院團委書記彭婧。
“鄉土文化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唯有傳承才能使我們更清晰未來要去向何處📁。”自2013年起,彭婧連續九年十五次帶領團隊深入鄉村開展教育扶貧的誌願服務工作,累計為近十個鄉村提供鄉土文化夏令營鄉土文化梳理的誌願服務🧘,誌願服務時長達10800小時😉。她發起“美麗鄉愁”公益團隊,聚焦鄉土教育與鄉土文化公眾傳播🏹🧙,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形成“鄉土教育柔性介入鄉村文化振興”的創新模式。她還致力於搭建誌願服務組織化平臺發起“漣漪行動-家園一方誌計劃”,引導青年學子返鄉開展誌願服務🥤。
除此之外,她還積極推動高校誌願服務發展指導“數學外賣”“數學文化宣講團”“彩雲支南”等多個優質誌願服務項目,開設《社會創新創業》課程🫒,多次組織講座🏪、分享傳播誌願服務精神⛹🏽♂️,營造校園誌願服務氛圍。
做脫貧攻堅的行動者🏄🏽♀️,九年堅持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諾鄧村是我的第二故鄉🔈。”
2013年一次偶然的社會實踐,彭婧發現貧困地區存在“文化失傳→認同缺失→鄉村人才缺失”的問題🍮。為充分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圍繞著扶貧📘👱、扶智也扶誌的理念,她成立了“美麗鄉愁”公益團隊,開啟了在諾鄧古村的鄉土教育實踐。
她連續8年先後親自帶領8支實踐團隊106名大學生前往諾鄧開展鄉土教育,梳理編寫了《諾鄧鄉土文化讀本》𓀒。同時開創了“鄉土文化創變營”品牌🎇,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帶領當地孩子策展覽🕴🏼、辦市集。
九年深耕,她和青年誌願者已經成為了諾鄧古村的一份子,近50名古村孩童在他們的引導下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面助力家園文化傳播的“小大人”。
從成立“諾鄧古村美麗鄉愁服務站”,到舉辦“一諾千集”創意市集品牌,這些用行動激起的家園文化“漣漪”,累計吸引村內外近十萬人關註,為古村引入近20萬元社會捐贈,也呼喚更多的人投入鄉土教育事業。
項目連續4年榮獲“知行杯”上海市社會實踐項目大賽特等獎🍈、二等獎等榮譽👪,兩次獲得“為愛上色”全國大學生支教獎金獎,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百強榜單,彭婧也在2018年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青年精英榜單🚵🏼。
做鄉村振興的探索者,輻射推廣開創“柔性幫扶”方案
“從一個村子🤷🏿♀️♛,是否可以擴散到很多村👃🏻?”
通過不斷探索、凝練總結🕦,彭婧帶領團隊最終開創出特色的“鄉土教育柔性介入鄉村振興”的誌願服務行動模式。
在諾鄧的行動中,彭婧發現了在地青少年對鄉村發展的重要作用。她帶領團隊不斷迭代🌞,提出“鄉土教育+”理念🔦,將項目式學習、遊戲化教學等模式引入鄉土課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鄉土教育為介入手段的“柔性扶貧”模式。模式聚焦培養鄉村建設接班人這一根本目標,以高校專業師生為推動者🗃🔪、在地人群為主力軍💴,通過鄉土文化梳理、教育賦能和營造傳播的“三步走”戰略🫸🏼🥕,樹立文化自信,喚醒自我認同👩🏼🏭,為鄉村培養“知鄉、愛鄉↔️、建鄉、守鄉”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一模式得到光明日報🧚🏿♂️🏊🏿、青年報等媒體的關註報道,榮獲2021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推薦案例”🐨👨🦼➡️。
“鄉土教育柔性介入鄉村振興”的恒达方案正隨著彭婧的身影拓展到雲南祥雲大營🧑🏼🤝🧑🏼、河北王金莊🌙、雲南劍川石龍🌛、雲南臨滄翁丁等十余個古村落📌,也形成了易於推廣復製和操作的行動工具包,為35個大學生暑期支教點200余名扶貧誌願者提供鄉土教育的培訓和支持,推動誌願服務專業化運行。2021年👍🏻,在學校的支持下也發起鄉土教育“水源計劃”🛸,支持更多的鄉村教師開展鄉土教育。
做誌願接力的引領者,以一帶眾構建返鄉誌願平臺
在諾鄧的扶貧行動中,近百名大學生為雲龍的脫貧攻堅付出力量🧝🏼♀️,更在誌願服務中提升能力、找到認同。那麽🎖,“是否可以將諾鄧行動案例提煉形成標準化的工具🎡,推動鄉村振興呢🤵♂️?”
彭婧在“家園一方誌”計劃裏給出了答案🐬:鼓勵青年誌願者回到家鄉開展誌願服務,梳理家鄉文化👩💼,編寫《家園一方誌》🥃🤽🏻♂️。為支持學生更好地返鄉行動,她帶領團隊開發系統賦能課程,設計成行動工具包,大大降低青年返鄉誌願服務的門檻。
“家園一方誌計劃讓我有機會對家鄉的美進行探索並引起重視™️,為家鄉做一件小事;在未來的日子裏,這段探索的經歷也會讓我將這份對家鄉的感知傳遞給更多人🧤,讓家園文化的韻律成為一支奔流不息的歌。”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大四誌願者俞樂在行動總結中說道。現在的她,已經成為家園一方誌計劃的共創者,支持更多青年開展返鄉行動🔃。
青年返鄉的過程⇒⛰,也是重識腳下土地、增強家園認同感與文化自信力的過程,《家園一方誌》作為青年參與家鄉發展的切入口,成為了青年為家鄉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激發和培養青年的家園創變力與行動力🤘🏽。
就這樣從一個人到一群人🆔,迄今為止👩🏻🦼👩🏿,“家園一方誌”計劃已經開展4期,共支持來自全國32個省級行政區467個縣市311所高校的1244名大學生返鄉編寫地方刊物,傳播家園文化🤾🏼,激活家鄉活力。共已形成《一方誌·水》《味道一方誌》《一方誌·家園寶藏》等多個主題的300余份地方刊物🗃🤸🏿♂️。
從行動到引領🎙,以誌願行動助力鄉村發展🚦。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在堅持做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