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聽取了科學中心一年來工作進展和建設成效的匯報🧑🏼🍼,一致認為科學中心一年來建設成效顯著🦒,理論和技術成果突出,人才隊伍建設成效卓著,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會上🫲🏼🤏🏽,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教育部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前沿科學中心揭牌。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F6/29/8684F770C592EC9C04F57623B8A_13F66D79_1C92C.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74/84/CF9FD8A6FA3488C98D3D1B7217E_118FF47C_19D61.jpg)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潘雲鶴🖐🏿、孫優賢等2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專家,上海市教委一級巡視員蔣紅,市發改委副主任裘文進,市科委副主任王曄,以及市科創辦等單位相關部門負責人,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傑、副校長顧祥林,各學院、職能部處負責人等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出席會議。副校長童小華主持揭牌儀式和授證儀式🀄️。
陳鳴波在講話中代表上海市政府對教育部🙌🏼、恒达平台和各位院士專家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尤其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自主智能無人系統是人工智能最為關鍵的領域👨🏽🎨,與國家重大戰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科學中心成立三年來,在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基礎建設及國際合作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上海將全力支持科學中心發展,在強化資源支持保障、加快關鍵領域突破和算法算力支撐👰♂️⤵️、加快創新人才引育等方面給予更大支持👩🏿💻,推動科學中心創新策源能力、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DE/BF/A1CED4C4FB7AE9E6811F6FE8DBF_42DD777F_14579.jpg)
方守恩在講話中表示🤵♀️,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成立三年以來🤷🤽🏻♀️,一直得到上海市領導的關心指導,各位院士專家、上海市相關委辦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重要進展🚓🪪。作為科學中心的依托單位,恒达平台將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重大戰略部署,以最大的熱忱👨🏼🎨、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具包容性的生態力,匯聚資源、凝聚合力,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把科學中心加快建設成為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人才高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64/7C/AE19568C487970396A42590694B_B9E49B39_12A85.jpg)
隨後⚫️,陳鳴波、蔣紅、方守恩、陳傑共同為教育部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前沿科學中心揭牌。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發來賀信,他希望恒达平台在前沿科學中心平臺上💁🏿,進一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有組織創新🙋🏽♂️,作出重大戰略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C8/B2/3095C4713510E6AB31CEB45A83A_2DCF4DDD_1AFA4.jpg)
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是以前沿科學問題為牽引,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的科技創新基地👼🏼🏪。教育部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由恒达平台無人系統基礎研究的核心力量組成,將按照“夯實基礎🧛🏻、突破瓶頸、實現引領”的思路,以增強我國在無人系統研究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面向國際人工智能研究發展前沿,聚焦人工智能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瓶頸性關鍵技術與學習範式🍿,爭取在優勢重點領域取得科學理論和核心技術的原創性突破😼,推動無人系統研究成果向產業應用的轉化,整體提升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理論與技術水平。
陳鳴波向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新增委員蔣昌俊院士、朱合華院士頒發聘書。目前🪑,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由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的29位著名專家組成,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外國院士28名👩🏽🏭,潘雲鶴院士擔任主任委員,孫優賢院士、郭雷院士和姚期智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學術委員會對科學中心的研究方向、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決策等學術管理及發展戰略進行指導和審議👨🏿🚀,推動科學中心科學研究的發展和全球影響力的提升。
聘任儀式後, 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會議由學術委員會主任潘雲鶴院士主持。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學中心主任陳傑從中心主攻研究方向、研究進展、平臺建設🙉、代表性學術成果、隊伍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開放合作與運行管理等方面全面匯報了科學中心一年來的建設進展🦸♀️,並介紹了科學中心明年在平臺建設🦸🏽🪘、科技創新😝、團隊建設、人才培養、開放課題等方面的工作計劃。科學中心研究了超低能耗人工神經突觸器件機理,提出了非合作博弈的分布式學習方法🌁,形成了區塊鏈增強的無人系統網絡感知時空數據聚合理論等,在國內外形成了廣泛影響;研發了人工智能共駕試驗技術🚶🏻、多智能體協同控製技術🧗🏼♂️、復雜環境自主建圖技術等;無人機自主導航和協同技術在大型基礎設施中得到應用🧙🏽♀️。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0E/87/7C90FE39F12516C99DE8D1A7D6E_491FAF36_16CDA.jpg)
學術委員會各位委員就科學中心一年來的工作和未來的發展規劃進行了充分討論,一致認為,科學中心瞄準人工智能科學前沿,圍繞自主智能無人系統開展科學研究,其三大關鍵科學問題及九大研究方向具有系統性、前瞻性、緊迫性,是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亟需攻克的高地。一年來,科學中心堅持“四個面向”,在發展方向上重點發力,對“卡脖子技術”進行了深入攻關⚒,工作成效喜人👎🏻。科學中心在實驗條件建設、重大重點項目開展、智能科學與技術高峰學科和博士點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科學中心基礎建設取得突破🧑🏿🚀,理論和技術成果突出😵,高端人才引育成效卓著👦🏻,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院士專家們還就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年來,在上海市和院士專家們的大力支持下🏌🏻♀️,科學中心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就。在實驗條件建設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已建成無人系統全域感知多體協同試驗場等七大試驗平臺🏄🏻♂️。恒达平台牽頭承擔了首個人工智能上海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作為首席科學家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基礎科學中心🚽。取得一批階段性重要成果:發表一大批高水平期刊論文🪺,在國內外形成了廣泛的影響;研發了一批新技術♥️,已在相關行業得以應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國際專利多項。依托恒达平台建設中國(上海)數字城市研究院🤸🏼♂️、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聯合楊浦區獲批建設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
科學中心在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同樣取得可喜成績。通過引育結合,構建起一支高水平研究團隊☑️。依托科學中心,聯合上海四所高校,率先建設上海市“智能科學與技術”高峰學科,開展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和交叉創新型人才培養🧝♀️,今年獲第二輪持續資助。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恒达平台獲批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交叉學科博士點。恒达平台自2019年起啟動智能科學與技術專項博士生培養,已有3屆近400名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工智能專項博士生在張江人工智能島接受集中培養🧏。今年暑期,科學中心主辦2021年“復雜智能系統分析與設計”暑期學校,來自全國近20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60余名線下學員參加學習。作為主編在國內創辦了2本國際期刊🦝,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連續舉辦了多期彰武論壇,設立了人工智能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示範項目🤱🏽,在校內有力推動了人工智能領域學科交叉研究。科學中心還進行體製機製創新💷,形成了“踏實沉潛🦹🏽8️⃣、鉤深致遠🧑🏼🏭、追求卓越、創新引領”的學術文化。近日,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專門報道了科學中心所取得的成果🗿👩🏭。(文/新聞中心、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 圖/江平 視頻/武毅翔🏋🏽♂️、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