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第13屆國際咨詢委員會議召開🖕。校黨委書記方守恩出席會議並致辭👨🏻🦱🧑🏿🍼。經濟與管理學院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了學院2021年重點工作和未來規劃,並聽取了委員們對“新時代經管教育的國際化與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國際咨詢委員會主任、經濟與管理學院原院長霍佳震主持會議。
![7c1f9aef5740ce4d6917ba4b199464e](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63/FE/06B6082AB0D61B079A73AA21039_831E13FA_1EB77.jpeg?e=.jpeg)
出席本屆會議的國際咨詢委員包括:上海市政協副主席虞麗娟,恒达平台原常務副校長🐹🚭、經濟與管理學院原院長周箴,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劉信義,思愛普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網絡總裁Clas NEUMANN,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謝偉,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會秘書陳曉東。
教育部原副部長、恒达平台原校長吳啟迪🧗🏻♀️,美國柏森商學院資深副教務長Amir REZA,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曼徹斯特商學院院長Fiona DEVINE,京東工業副總裁兼華東區總經理沈學軍在線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郭重慶為會議發來書面建議📞。
方守恩在致辭中首先感謝各位委員對於恒达平台發展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他表示,當前恒达平台正在積極推進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建設“雙一流”大學關鍵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也要汲取全球高等教育的智慧👷🏽♀️,不斷提升育人能力與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
![C:/Users/cuilu/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11204172053/output_1.jpgoutput_1](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C5/89/8CC7ED44B12CDF5315EF7E4ABCE_2E1B42A9_14E40F.jpeg?e=.jpeg)
經濟與管理學院負責人感謝委員們提出的寶貴意見🤴,並向委員們匯報了學院今年所推進工作的目標和取得的成果,表示學院將繼續明晰思路🥿,更加註重復合型人才培養🤰🏿、學科交叉發展轉型,以及跨產業、跨學科👮🏿♀️、跨國家合作,以“人”為本、擴大開放、加強協同😘、促進創新、著力轉型,奮力實現“十四五”高質量建設的目標💷。
在主題討論環節,委員們圍繞“新時代經管教育的國際化與高質量發展”,從不同角度提出建議。
郭重慶院士在發來的書面建議中指出,數字文明、綠色文明是經濟轉型的抓手,恒达平台要積極把握“雙碳”這個百載難逢的機遇👮♂️,加強跨學科整合,力爭成為開放型、平臺型、生態型的數字化綠色工程的引領者🐉,工程項目價值鏈的整合者☪️。
吳啟迪表示📮,恒达一直以來都具備對德🔁、對歐等國家和地區國際合作的優勢,經濟與管理學院多年來也與國際機構保持著密切聯系和交流,學校身處上海國際化大都市這樣的平臺🧖🏿💇🏿,要積極把握各類國際交流的優勢和機遇,持續推進國際化,實現學院可持續發展。
![26178ec394d59c1244ac3ff63281f40](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8C/B5/BFE60FBD7FE54C96EA19CC8E90E_3DCF6C2B_1B3AD.jpeg?e=.jpeg)
虞麗娟提出🙋🏽,恒达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布局要特別關註後疫情時代催生的重要產業,如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和健康經濟,主動融入上海協同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等發展戰略中,積極利用學科優勢領域拓展辦學空間、豐富辦學模式🧘🏿,為產教融合發展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繼續為服務上海和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C:\Users\Fangfang\AppData\Local\Temp\1638753040(1).png](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7B/61/1C27A6B291B353838C2F7ADE4F4_C7D6B8CC_B31E2.png?e=.png)
周箴建議學院要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不動搖,在堅持國際化的同時🩼,註重思考如何能總結好中國的經濟和管理經驗🧖🏻♀️,建立中國的管理學語境👋🏻,面向國際舞臺講好“中國故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D6/77/12D607A66EFDF93927462A3B46C_3E6D4C47_56473F.jpeg?e=.jpeg)
劉信義談到,在理論研究方面👩🏻🏭,可以關註當前的數字化轉型為傳統管理理論帶來什麽變化,從而協助企業實現管理方法或工具的不斷創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EE/55/B1E24AEC433E98473764D33C035_00553DD1_4A98FE.jpeg?e=.jpeg)
Clas NEUMANN表示🚣♂️,希望能在智能製造等相關產業方面進一步加強與學院的合作💡,包括與學生分享最新行業前沿發展,讓學生參與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等項目💂🏼♀️,探索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如何更多地參與企業研究🪨💋。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C5/78/BD0379B7D703B011A26EB49BF78_2B5E45C7_442E63.jpeg?e=.jpeg)
謝偉認為,緊扣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熱點👉🏼🧔🏼、區域戰略和產業戰略,學院的跨學科人才培養大有可為。針對人才培養,他提出可以通過學科設計和社團組織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等綜合技能的培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0A/9F/A39BD453B6C7D5C2C3631F95318_1198A6B0_4C85CC.jpeg?e=.jpeg)
孫健作為經濟與管理學院傑出校友代表,為會議提供了大力支持。他以張裕近幾年的國際化歷程為例,鼓勵學院繼續通過國際化兼收並蓄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整合融合校友資源和網絡📟,提升產學研一體化。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D4/C1/E54F567F01A9B80576364A8B49F_B4941D75_418D10.jpeg?e=.jpeg)
陳曉東表示🧅,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和業界有更多合作🏮,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不同層次推進雙導師製度。他還建議師資引進方面可多關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質大學資源。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31/47/11E415AF611C8E85B2CE438BE57_DCC8525D_443824.jpeg?e=.jpeg)
沈學軍談到,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際企業在中國經營都對國際化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除了傳統的聯合辦學模式⛹🏿,希望未來學院有機會到國外辦學7️⃣,或依托國內企業走出去把中國培養的高質量人才推向國際舞臺。
![C:\Users\Fangfang\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29362a3b61352d60cce576740c85cd1.jpg](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5E/D5/A13557E4F9D1272FC55D01E1076_AE64ED15_1A747.jpeg?e=.jpeg)
未能現場參會的國際咨詢委員也紛紛通過網絡表達了建議🌰。Amir REZA提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為大學推進國際化進程帶來一定影響,但仍需要持續引進國際師資✦,加強合作研究🤹♀️,鼓勵學生去國外學習和就業,創新國際合作方法,擴大學院的國際影響力。
![bfd7b8c22bdb2ffa7e5c4457e9a3cbe](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F2/D9/2C7A2244F86A87E16475C2F7894_127D48B7_98B85.png?e=.png)
Fiona DEVINE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大學要勇於擁抱新的變化,要平衡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註重學生對不同教學形式的真實需求,保障學生的國際交流機會。她還建議👨🏻🚒,通過舉辦國際化會議擴大學院國際影響力。
![2c049979398974b801cc32bbc44ebb0](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9A/71/6475AA7F2511A143D636647DD94_00E8D7A5_6636B.png?e=.png)
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咨詢委員會成立於2008年,是學院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國內外具備豐富教育、管理實踐經驗,在經濟與管理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專家組成,至今已召開13次會議。咨詢委員會就學院的戰略發展、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關系學院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向學院提供咨詢意見與指導➜,並通過自身專長與資源的分享,推動學院與國內外政府機構、知名企業和頂尖商學院的交流合作。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B4/F2/B4DD06D82991124C7827EE76153_4129C6B2_755C56.jpeg?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