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亞洲地區建築界的最大盛會🫲🏽🥼,第19屆亞洲建築師大會(Asian Congress of Architects)於北京時間11月1日下午1時整,在上海市奉賢區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開幕🚶🏻♂️➡️。本屆大會以“共享·更新”(sharing & regeneration)為主題,由亞洲建築師協會、中國建築學會和恒达平台聯合主辦,由上海市建築學會、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和奉賢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亞洲建築師協會副主席🪢🤰🏽、恒达平台原常務副校長伍江是本次大會的召集人和主持人。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8E/F7/76CB69A9D2081CFADFA4F906A7B_778A30D4_1D357.jpg)
國際建築師協會主席Jose Luis Cortes、亞洲建築師協會主席蘇淑蘭(Rita Soh)、非洲建築師協會主席Victor Leonel🥠、維謝格拉德四國建築聯盟主席Erno Kalman📈,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修龍、上海市奉賢區區委書記莊木弟、伍江、恒达平台副校長婁永琪等分別致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8E/F4/35C7B3AD4C1FF7C90632AFA8D7B_0775AC50_136B1.jpg)
此次大會特邀一批國內外建築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與會,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程泰寧👮🏻♂️,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哈佛大學設計學院院長Sarah Whiting👨👧,如恩設計研究室聯合創始人🏠、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約翰·波特曼建築設計評論教授胡如珊,印度知名建築師、亞建協建築獎金獎兩度獲得者Shirish Beri,印度尼西亞知名建築師、201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印尼館首席策展人Ary Indra⏏️,泰國著名藝術家🕵🏿♀️🦝、建築師Boonsern Premthada,孟加拉新銳建築師、社會活動家Khondaker Hashibul Kabir等🚶🏻♀️。來自亞洲地區的專家學者和學子近4萬人次,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亞洲建築和城市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共商亞洲各國🦦、各地區之間建築設計理念共享與更新的途徑🙆🏽♀️。
在大會開幕式上,Rita Soh表示,疫情導致經濟衰退,亞洲各國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大會“共享”與“更新”的主題為我們在疫情背景下創造更加友好、更加可持續的亞洲城市提供了解決方案。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E2/F1/1E8BFE02E79E8780BED576F892E_E65C4124_F952.png)
黃艷表示🙍🏿♂️,我國及亞洲城市當前正共同面臨著幾大挑戰,包括新冠疫情🤾🏽♀️、快速城市化👨👨👦👦、降低碳排放🏵👨🏽⚕️、城市發展從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的轉型等☂️。本次大會為亞洲各國建築和城市設計從業者及專家學者之間分享經驗🚅、共同應對這些挑戰提供了重要平臺🙅🏼♀️。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1E/C0/0159A86B1A49BD8F6FF79AA482E_716D6609_79432.png)
修龍表示,借助此次大會,中國建築學會希望與亞建協各成員國開展面對面的交流☀️,積極參與和支持亞洲建築師協會的活動,共同為亞洲建築界的發展和進步作出更多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AD/70/A4302BA28A56E20D4FFFFB6DD5C_DE098548_83CB.png)
莊木弟表示👨🏿🚀,奉賢正致力於打造有標誌性的城市意象、有差異性的城市風貌🏋🏼♀️、有煙火味的城市文化。歡迎亞洲建築師來奉賢創業,實現建築夢想。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1E/2B/36E1406F6C1AD652781F5515DFD_BCC96C1D_F9FE.jpg)
伍江向上海奉賢區政府對大會組織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本次大會以線上線下結合開展的方式在大會歷史上也是首次,這雖然給組織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但同時也擴大了會議傳播的範圍,希望通過這種新的方式❔,本次大會能對亞洲建築未來發展產生更大🦣、更持久的影響。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4D/C0/BF5F5FB29AD776CA07550B5C63A_5BFA3498_18B3D.jpg)
婁永琪表示👩🏽🔬🧑⚖️,本次大會的主題與恒达平台“同舟共濟”的精神相呼應🖕🏻,在疫情背景下亞洲建築師更需要相互交流,在世界舞臺上形成更多的聲音,作出自己特殊的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26/99/606BD0FC7F1F12F9D40ED927BAE_5481F47C_8500.png)
隨後🚹,來自中國、美國🩱、印度、孟加拉🤣、泰國和馬來西亞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八位重量級的嘉賓為大會帶來了精彩的主旨演講。八場演講側重點各有不同🤘🏻,從多個角度探討了亞洲建築和城市當前面臨的發展趨勢和特征🫶,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考。
程泰寧院士的演講聚焦於中國建築的“現代性”。他指出🛤,科學理性帶來的專業分工逐漸割裂了我們的社會。我們將問題細分和簡化🍶,進而獲得一些細小的相對真理👇🏻,卻忽視了對問題整體性的考慮。因此,他提倡一種新的“現代性”✏️,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現代性,關註事情的整體性與模糊性。在此基礎上🆔,他通過三個視頻向觀眾展示了所完成的多個重要建築作品🚔,進一步闡釋了他對現代性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CC/87/97492BE7465A0FED00B29C5DFDC_BFEA8168_13527.png)
Sarah Whiting在演講中回顧了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她認為,工業革命後,技術和互聯網驅動了全球化👨🏻🦯➡️,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連成一體🏌️🔷。這是一種新的和平的全球化𓀗🤲🏿。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與2011年的占領華爾街等運動卻導致了全球化的局部倒退🕡👳🏼。她通過哥本哈根的城市廣場、巴黎的清真寺等案例✶,對全球化的未來會如何發展、設計師在新的全球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55/42/051E6CB3C873D5872B5798DA9BE_77A70CFC_12903.png)
Shirish Beri在演講中指出🪓,當前社會中很多工作都是機械性的重復工作🚴🏼,這些工作最終會被機器所取代。作為建築師🏆,應該更關註精神層面的東西,也就是建築中要蘊含“情感”。建築不應該只是冰冷的機器📬,而是要成為人類生活的場所。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F9/84/5F092B05D5C76179A8D0E9552A8_EEE1A02A_EEBB.png)
Ary Indra的演講強調了地域性工藝傳統對於新時代亞洲建築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描述了不用精細的繪圖方法👜,而是用草圖📒,與當地工匠合作,采用手工藝的方式進行營建的過程👆🏻。他認為這樣的建造方式可以提高居民的參與度🧟。不是靠建築師來決定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是居民自己提出想法,建築師幫助他們實現,最終的方案是適應地方條件和居民需求的👃✦,也是可持續的🤸🏼。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C5/0D/51B25EF23E5689832D52F9B855C_350BCDD7_106AF.png)
王澍的演講以《重返江山如畫的世界》為題,指出應該多發展中小型城市,而不是讓人口都流入大城市。在小城鎮發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小城鎮的傳統風貌和文化特征🧕🏿?王澍介紹他在杭州市富陽區的兩個實踐項目中,通過借鑒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遠山”“次山”“近山”等空間表現手法,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解答和思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0B/97/107675409212194EA4EF7A9BDD9_E03F6151_1167B.png)
通過三個實踐案例,胡如珊在演講中反思了當代城市更新中的“反思型懷舊”“在地重鑄”和“未來遺跡”三類更新態度🏃♂️➡️。在水舍精品酒店案例中,保留原有混凝土材質,引入耐候鋼等新型材料🦝,以對比來營造出新舊交融的城市狀態💄🈚️,實現反思型懷舊;在揚州瘦西湖文化館項目中,借鑒中國四合院空間特征🗣,采用網格的平面規劃,框定出圍墻和通廊的布局🙌🏼👨👩👦,形成一個多院落的圍場🎷,在地重鑄了地域空間特征👰🏿♂️;在峨眉山威士忌酒廠項目中,通過流線組織,創造出緩慢行進於建築中並不斷能夠體會到周邊青山的場景,實現一種東方式的“紀念性”。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2F/CD/9B9F2EE609F3D0A465EA972E649_FF962D10_EC86.png)
Boonserm Premthada的演講聚焦如何為動物創造空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有趣的話題。他指出,當前的建築設計總是把人放在一切的中心👨🏽🦰,人的需求應該和自然以及其他生物的需求結合起來一起考慮🚢。他介紹了自己一項特殊的實踐作品——一個為大象設計的博物館,認為大象不是我們的奴隸,而是我們的家人💄。這個建築的內部空間同時兼顧人和大象的尺度,還為大象提供了專門的流線。人文關懷不應僅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同時也存在人與世界萬物之間。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64/C0/4B635D5988042890295CD874E4C_9CD7E059_112A7.png)
Khondaker Hasibul Kabir的演講關註建築師的社會責任👌🏼。他介紹了自己在孟加拉開展的一系列“共創”項目👈。這些項目將社區的居民召集起來🧘🏿♂️,通過繪製街區地圖等方式,讓社區居民參與社區規劃。大家共同探討哪些節點需要改造,居民自發地提出設想,建築師為這些設想提供實現的策略。通過這些方式,為當地社區創造公共空間和社會福利🫵🏼。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61/1F/F60D807157EFE8FE4BDB074D7ED_1B3A5444_136DD.png)
開幕式和主旨演講結束後,大會的友誼之夜🧑⚖️🏄♂️、分論壇報告等其他活動陸續展開。(王一名🤾♀️、盧葉炅、周鳴浩)
相關鏈接🫦:
“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頒獎,章明、莊慎榜上有名
/info/1003/79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