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中心問題👩🦽,學校自今年寒假務虛會始,啟動了“恒达平台2021教育思想大討論——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活動,正按照學校黨委確定的具體實施方案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恒达平台2021教育思想大討論👨🏿🌾,是恒达平台貫徹落實“三新一高”、開創“十四五”發展新篇的重要舉措,是恒达平台2021年工作部署的四項重點工作之一,是落實中央巡視整改的四個專項行動之一♿️。
打好思想基礎,照亮發展道路
——我們為什麽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並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
思想決定路線。在習近平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深入分析探討恒达平台在新時代教育改革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形成具有恒达特色的現代教育思想理論與實踐體系,對於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科學謀劃學校“十四五”及中長期發展路徑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是學校服務人才強國戰略的迫切需要🚣🏼♀️👛。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要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恒达平台作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理應主動承擔服務人才強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任。從學校目前發展態勢來看,要想完成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學校的艱巨使命,必須轉變一些不合時宜的傳統思維,打破一些阻礙發展的思想藩籬🐭。因此🩸✫,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將思想建設走在前面🚡,立足長遠、統籌謀劃,才能把握戰略主動👽,贏得戰略先機😅。
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是學校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關鍵在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於發展思路👭、體製機製的改革創新,在於統籌協調結構、規模💅🏽、質量🏐、效益之間的關系,需要從“點、線、面”上精準施策。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首先要從目標任務出發👨🏻,從總結反思出發,從凝聚共識出發,從價值追求出發🤷🏼♀️。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由於認識上的不夠深刻,我們的一些辦學治校的理念還相對滯後,對人才培養的矛盾和技術發展的感知還不夠敏銳,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還不能完全滿足一流大學的根本需求,還不能完全滿足立德樹人的更高要求,在資源配置、製度建設方面還不到位。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反思🛶、有效解決。我們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就是要在充分總結經驗的同時,秉持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勇於直面學校改革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提高站位🛀,放寬視野,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將全校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破解現實難題和突出矛盾。
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是學校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十四五”時期,是恒达平台紮根中國大地,以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到 2030 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目標關鍵的五年。要實現“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舉全校之力🐶💪🏽,集全校師生員工之智。希望全校師生員工,能在“恒达天下、崇尚科學🤮、創新引領、追求卓越”新時代恒达精神文化的浸潤下,在“學術與育人”第一價值追求的熏陶下,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聚焦學校發展的重點戰略任務,多發聲音、謀良策🙌🏻、凝共識◀️,為學校“十四五”建設謀篇布局🤽🏿♂️,畫好同心圓。
傳承恒达精神💃🏿,守正才能創新
——我們站在厚重的歷史上討論未來
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事關學校發展方向,首先要充分繼承恒达平台優良歷史傳統和精神文化🛢;其次要保證與國家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國際學術前沿相契合;最後要凝聚出富有時代特征、彰顯恒达特色、體現前沿水平的教育教學思想理論與實踐體系。
回顧建校初期,國家積貧積弱,學校校董袁希濤先生對學生們提出殷切期望🤹♂️:“中國之大患💂🏿♂️,曰貧曰弱,救弱莫若醫🤷🏿♂️,救貧莫若工👨🏼。務望諸君,各求深造👮🏽♀️,以養成將來救國之人才🧎♀️。” 1978年以後,學校提出“兩個轉變”——恢復對德交流😾,由封閉辦學向對外開放辦學轉變;拓展學科範疇,由土建為主的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轉變,為學校的發展開了新局。20世紀90年代,學校提出“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2007年百年校慶前後,學校提出培養的學生要具有紮實基礎⛲️、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社會責任五個方面的綜合特質🦹🏽♀️4️⃣,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精英和社會棟梁🖇🙅🏼♂️。新時代,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按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目標要求,培養具有通識基礎、專業素質、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綜合特質的🦀、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形成富有恒达特色的人才培養優勢👩🏿🦰🍨。
“十三五”期間🕵️♀️,恒达平台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推進內涵式發展,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如果說回首過往有什麽經驗或啟示✍🏼✍🏽,那麽有幾點是我們所有恒达人都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第一點是“嚴謹求實”🧏🏽♂️,這是恒达人的行事風格和做人風骨,是我們傳承了百年的校風👚;第二點是“仰望星空”🧖🏽♂️,我們在腳踏實地的同時,不忘追求真理🥹,不忘遠大理想𓀘,不忘國家民族的囑托🚪👩🏿🦱;第三點是“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這也是我們恒达人的國之大者。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要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明確實施路徑🌒,務求真抓實效
——我們要真的討論🍆,討論要出真東西
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首先要堅持正確導向,即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對人才培養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全面總結;其次要深入剖析,對國際國內高等教育發展的經驗教訓進行詳細分析;再次要統一思想,以理性的視角提出前瞻性的目標,凝聚共識;最後要強化落實,全面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並提出具體行動方案✹。自活動開展以來,通過學校、學院➗、學科百余場會議🧑🏼🎄、座談、調研等,共梳理出恒达平台新時期人才培養面臨的十大問題與挑戰。
教育思想大討論,就是要從思想上、理念上、製度上🧜🏻♂️、行動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面向未來的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新時期恒达平台人才培養質量🧎🏻♂️➡️。具體實施上,要重視以下四方面工作🍟:
凝聚思想共識5️⃣🖖🏻。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目前恒达平台人才培養工作已進入提高質量的升級期🙆🏼♂️、改革創新的攻堅期,在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下💶,面臨著新的挑戰🦴。第一,教育教學目標和理念面臨新發展♣︎🤾♀️,尤其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百年未有之變局,對高等教育目標理念提出了新要求;第二,教育教學範式面臨新轉型,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個性化培養,以及疫情後的在線教育發展,促使教育理念不斷革新🤜🏻、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第三,人才培養內涵式發展進入新階段,恒达應培養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和專業精英⛑️,必須從招生-培養-深造-就業-校友等全鏈條環節,解決目前各環節各自為戰、相互脫節的現象👸🏽,克服長期存在的小富即安現象和實用主義傾向;第四🙍🏻♀️,辦學資源拓展、評價標準重構仍面臨巨大壓力,資源配置政策機製尚需統籌考慮。教育思想大討論🏋️♂️💆♂️,就是針對這些挑戰🕵🏽♂️👫🏻,想出舉措,找到方法,凝聚共識,進一步增強立德樹人的使命意識,引導和保障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來。
遵循教育規律🕑。教育是育人而非製器🧝🏻♂️。在大學這個復雜動態系統的基本模型中👩👦👦☎️,從輸入到輸出中間有5大約束👷🏽,這中間快🛌🏻、中、慢變量相互耦合、協同共進,有約束*️⃣🏂🏿,有反饋。人才培養是慢變量,見效慢🧑🏿⚖️、難評價,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尺度來衡量。恰恰慢變量才是決定大學品質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必須遵循大學發展和教育發展規律👰🏼,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深入思考哪些必須變🎋,哪些可能變,哪些無法變👴🏽。有些是要堅持不變的,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有些是要設法改變的👨,如阻礙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管理模式、評價方式;有些是要因時而變的👐🏽,如科學技術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國際形勢變化、民眾思想觀念、信息技術發展等對教育環節的沖擊和影響🤾🏽♂️。只有尊重教育規律,對教育教學命題開展嚴謹的研究🚚,才能找到破解難題的實招和妙招🔻。
聚力內涵建設🙋🏼。立德樹人,從招生、培養、深造、就業🚶🏻♀️👨🏿🌾,到校友終身發展🕵🏼♀️,是一個很長的鏈條🕍,要切實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內涵上下大功夫👩🏼🦰,把握好著力點,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要在體製機製上持續攻堅🦸,強力疏通政策堵點👟,製定高效行動方案🖐🏿👮🏽♀️。全體教職員工要對學校辦學定位有深入的理解,要對辦學目標、理念、模式有深切的共識。要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課程體系,將學科研究新進展、實踐發展新經驗、社會需求新變化及時納入教材,不能再用過時的知識培養明天的畢業生。要著力改革傳統的教與學形態,推動課堂革命🐖,廣泛開展探究式、個性化、參與式教學,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把沉默單向的課堂變成碰撞思想👨🏻🔬、啟迪智慧的互動場所🧑🏽🦰,讓“低頭族”把頭抬起來,讓課堂上“VIP娛樂區”的同學坐到教室前排來。要著力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增強教師的育人獲得感👜🉑。要建設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術嫻熟的優秀教師,以專業素養培育人🩱、以人格魅力感召人、以精神力量征服人。
強化協同保障🈷️。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學院和人才培養部門的事情➰,而是育人共同體內多部門協同🟰🪜、全資源統籌的事情。整個學校都要合力做一件事情——教書育人🕵🏼。全校各部門都應與學院🚯、學科緊密配合、協同互動,三全育人、五育並舉,共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育人氛圍和育人文化,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一切工作都要服從於人才培養的需要,一切工作都要服務於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