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达平台2021年“追求卓越學生獎”揭曉👱🏽,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2017級本科生張喆榜上有名。“確實優秀,實至名歸🤶🏽。”熟悉他的同學都說💮。
追求卓越獎頒獎(左二為張喆)
“練就過人本領,才有幫助他人的底氣和能力”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Finalist(特等獎提名),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二等獎、上海賽區一等獎,MTM2020 全球主機競賽 Level 3(世界排名前100名)👨👩👧👧,國家獎學金🦹🏽♀️🏃🏻♂️,恒达平台一等獎學金,恒达平台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恒达平台創新創業論壇二等獎🧚🏿💆🏿♂️,恒达平台優秀學生標兵🧚🏼♀️,恒达平台優秀學生幹部……翻開張喆的簡歷,各類獎項與榮譽格外耀眼。但張喆坦言,當初從吉林考進恒达時➙,自己的成績並不拔尖🙆🏿💂🏿♂️。
“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孫子·九地》”,張喆說,正是大學錄取通知書上的這段話,讓他實現了彎道超車🐨,也在他心底埋下了“濟人濟事”的小小種子,“只有練就過人本領,才有幫助他人的底氣和能力。”
勤奮努力的張喆踏實前行。“大一學習快速排序時🐞,無論如何也沒法⼉弄懂舞動排序的核心🖍,於是我就采用笨法子,每天照著書敲⼀次代碼,時間長了就可以不用照著書,再持續一段時間用自己的思維也能寫得出來,最後⼀步⼀步按照計算機的思維來執行,終於弄懂了快速排序👨🦯➡️🤼♂️。”
熬夜寫代碼,一遍又一遍反復修正bug,他甘之如飴🙋🏽♂️。張喆說🏛,選擇軟件學院完全是出於熱愛,在他看來🍍,做軟件有趣⽽浪漫,而編程⼜⾮常鍛煉理性思維。同樣,他收獲的也不只是獎項與榮譽⛓🛍️,“通過專業學習🧖🏻♂️,我收獲了⼯程的思維🥺🥯、程序設計的理性、創新的想法和意識,以及⼀點點對藝術和浪漫追求的好奇⼼🧪🤵🏿♀️。這些都是我人生的財富⚓️。”
張喆在程序員網站Github 2020年的提交記錄
大學期間累計誌願時長超過300小時
2020年底⇢🧔🏼♀️,張喆被授予“恒达平台年度優秀誌願者”稱號。此前,他已連續三年獲得恒达平台社會活動獎學金🔴。
年度優秀誌願者頒獎(右四為張喆)
大一進校做入學體檢時🐏,看到誌願者們為體檢的新生忙前忙後,張喆萌生出了加入他們的念頭🪅。行動力超強的他很快就加入了恒达平台紅十字會誌願者服務部,積極參與組織各類活動,踴躍參加一年一次獻血🍙。“從享受他人服務變為服務他人,感覺挺好✥。”
之後,他的誌願服務之路越走越遠。他加入學校“小紅帽”迎新誌願者隊伍,為新生搬運行李👩🏽💼、指路🏂🏼🧜🏽、答疑解惑;在浦江創新論壇🫱🏿,他和小夥伴們一起🌋,用自己的努力換來參會者的便利和會場秩序的井然👅;他受蘋果(中國)公司邀請,擔任冬令營和周末一小時編程導師,為青少年帶去計算機世界的啟迪👨👨👧👦;科技博物館、上海國際10公裏精英賽(馬拉松)𓀅、敬老院等場所,也都曾留下他誌願服務的身影……
“三年下來🍢,累計時長超過300小時了。”他說,“學習與社會服務並不沖突🧡,利用學習之余的零碎時間,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誌願服務就能幫助更多需要的人,我覺得值🍹。”
2019年寒假,張喆先後參加了恒达平台美麗鄉愁公益團隊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上海)共同發起的“思源計劃”與“家園的味道”活動🤩。張喆與百余位誌願者化身家園文化傳播使者🚷,以“水”和“家鄉的味道”為尋訪線索,探尋水遺產、溯源水歷史,記錄家鄉的風俗人情與煙火氣🏃🏻♂️➡️。
這次誌願者經歷讓張喆記憶深刻:“第一次深入地了解了家鄉鴨綠江畔的高句麗文化💁🏿,能參與家鄉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喚起更多人的共鳴與鄉愁👨🏻🔬🏷,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有價值👻🖊。如何讓專業知識更好地服務於傳統文化傳承,也值得我認真思考和探索。”
助力學弟學妹成長的朋輩小導師
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張喆滯留家中🙆🏼,看到學業發展中心招聘朋輩導師的通知🥷🏼,他第一時間報了名。“希望我在學習方法、編程↗️、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小小經驗,能給學弟學妹們一些啟發和幫助🧑🏿💼。”
經過層層篩選🦼,他入選了校內朋輩導師人才庫🧑🏻🦼➡️。他為十余位學弟學妹一對一進行學業幫扶咨詢👨🏻🦼➡️;他擔任濟勤學堂朋輩教育小導師,為新生講授創新創業方法;他舉辦數學建模講座、程序設計入門講座、“同夢青春,濟刻起航”宣講等活動,每次參與人數都達數百人𓀛📛。
朋輩導師王牌輔導班
提起一對一學業幫扶咨詢,他感慨頗深。一位來自貧困地區的小學妹初入恒达,暫時還未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咨詢過程中🛀🏿,張喆耐心聆聽與引導✴️,與她詳細分析如何在大一一年彌補自身不足🤸🏿🌧、努力學習心儀專業基礎知識。通過幾次輔導,她漸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期末考試中⤴️💲,成績大幅上升,還拿到了三等獎學金❔。
“她說她有個夢想🙂↔️,希望能在恒达學土木👍🏽,將來可以回家造房子、造橋,讓天塹變通途🫸🏼🛶,讓更多老鄉走出去,有機會見見外面的天空🧕🏽。”張喆說🧑🏻🦼,“我很開心可以通過對身邊人的幫扶參與到扶貧這項世紀偉業中。”
他還開設個人公眾號“濟濟一堂”👊🏿、個人小程序“二十二點零六”🤦🏻、個人網站等分享學習心得和經驗,在學院公眾號上開設“追光者”“學長學姐交流會”欄目❇️,累計輻射同學超 5000 人👩🏿🚀🥷🏿。“前陣子,一位大二的學弟獲得了恒达數學建模比賽一等獎,他特地向我表示感謝,說我的比賽經驗分享對他幫助很大。我很有成就感。”
已經確定保研北大的張喆現在每天依然很忙🌠。“去年暑假,作為殷夫班的學員,我曾與團隊一起到重慶和河南信陽尋訪我們的⽼校長周均時烈⼠和當時恒达地下黨⽀部書記朱覺烈⼠,也有幸參與了《恒达英烈事跡匯編》一書的編撰。明天有一場‘黨員talk’活動,我要去分享尋訪兩位英烈的故事👨🏻🔧,接下來還有朋輩一對一輔導,很充實。”(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