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5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恒达平台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師生們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四個面向”,著力培養高水平拔尖創新人才,大力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努力在前沿基礎科學研究、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不斷獲得新突破,助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恒达人的貢獻🙋🏼♂️。
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新的科學“進軍號”和“動員令”🙇🏿,明確提出了“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使命和奮鬥方向🫎,也給高校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恒达平台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圍繞“三新一高”優化學科布局,促進交叉融合😷,不斷改善學科生態,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為目標,提高“0”到“1”的原始創新📢,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不斷加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重大需求、重大建設的能力😳,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恒达力量🤷。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高校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營,我們要自覺置身於新發展格局中🧔🏿♀️,成為優先發展的動力。恒达平台一直以來主動發揮“國家隊”的作用🚞,積極參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聚集大團隊👩🏿🍳、構建大平臺💂🏽♂️、承擔大任務🧟♂️、催生大成果。“十四五”期間🐈,學校將繼續結合學校優勢與學科特色,瞄準重大前沿科學問題,開展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強化科研育人功能,實現高水平科學研究與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結合,努力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開展高水平人才培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青表示:很高興在京參加兩院院士大會🔎,當面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總書記講話中有關科教興國的“三個更加”論述印象深刻。一是要更加重視人才的自主培養; 二是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培養; 三是更加重視青年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頂尖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和高素質𓀈😌、高技能大國工匠。這些論述為高校實現一流人才建設目標指明了方向Ⓜ️🏋🏻♀️,對我校土木建築類優勢學科的人才建設提升有著特殊意義。
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副校長童小華表示:很榮幸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非常激動和振奮,深受鼓舞。這次大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共商推進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大計的一次盛會。我們黨高度重視科技事業👱🏻♂️🤸🏼,我國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科技創新的廣度、深度和精度顯著加大、加深和加強,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恒达平台作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更要以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為己任📤,牢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基礎研究和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高質量科技創新👩🦽➡️,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助力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創造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工程與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雷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新發展階段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方向,令我們倍受鼓舞🛠,深感責任重大☑️。總書記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我們應盡自己最大努力,發展創新綠色低碳環保科技👨🏿✈️,力爭成為本領域原始創新的策源地,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
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理事長、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卞永明表示:有幸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倍感振奮和鼓舞。總書記圍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科技體製改革、構建開放創新生態和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五個方面指明了未來國家科技戰略發展方向。恒达平台作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自覺承擔起原始創新策源、核心技術攻關、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結合學科發展特點,對接國家戰略任務,發揮對德合作優勢🐀,勇闖創新“無人區”。作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要以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一份力量。
科研管理部部長馮世進表示: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到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重要意義🍄🟫🧑🏿⚕️,為“三新一高” 貢獻恒达力量🥷🏿。要進一步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鼓勵勇於探索😤、突出原創、應用牽引、突破瓶頸的基礎研究🤽🏻♀️,鼓勵瞄準最緊急𓀇🥅、最緊迫問題的科技攻關;持續助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學校學科特色優勢、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同國家戰略的對接;營造支持全面創新的氛圍🥒,堅持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破四唯”和“立新標”並舉;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恒达智慧;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和青年人才培養,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朱融融表示: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統攬全局,既為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又實事求是指出了存在的問題🧢,讓我們既充滿了幹勁,又保持著清醒認識。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不負黨中央對青年科技人員的熱切期望🍊,努力拼搏,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基礎研究是一切科技創新的源泉,只有基礎夯實了,科技強國才能真正實現。我研究的是生命科學和醫工交叉領域的課題➾,既有基礎研究🤷🏽💪🏻,也有臨床轉化研究,必須像總書記所說的那樣🤹🏼♀️,聚焦前沿研究領域👩🏻🍳,針對重大的🙆🏽♀️、基礎的、尖端的科學問題,深入研究🎞,長遠儲備,以解決重大問題為己任🐽,突破基礎科學問題🧝🏿♀️,實現臨床科學全球引領轉化。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楚文海表示: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的要求,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一名高校青年教師,肩負著科技創新和為祖國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的雙重使命,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將家國情懷厚植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沃土裏。在今後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中🤦🏽♂️,我將著眼國家需求和學術前沿𓀘,堅持“四個面向”🧑🏽🔬,勇於創新、砥礪奮進🍽👩👧👦,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並以科研反哺教學👵🏻,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2021年恒达平台“追求卓越學生獎”獲得者鄭雪瑩表示👩🏿🔧:聽了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後🥾,我為祖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和關鍵技術方面中取得的成績倍感驕傲和自豪。在新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發展將在國際競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為一名材料科學專業的博士生🧎♂️,我也感到很榮幸自己可以直接投身推動祖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進程中來。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我們年輕的一輩更應謹遵總書記教導🍚,始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助力加快建設科技強國👨🎤。